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走进海晏看创建④
“因为更登尖木措的帮助,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四月中旬,见到汪洪时,他正在自家的畜棚里忙活。看着眼前一只只健壮的羊儿们,四十来岁的汪洪心满意足。
汪洪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哈勒景蒙古族乡永丰村人,当村里人都依靠自家的草场发展起生态畜牧业的时候,没有草场的汪洪,只能外出打工来获取收入,家里十分困难。
就在去年,汪洪家有了“新亲戚”,全家人的生活有了新盼头。汪洪家的“新亲戚”就是村里的更登尖木措,这位热心的蒙古族汉子除了为村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外,作为党员的他还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
去年年初,村两委召集村里的党员召开大会,希望村里的党员一对一帮扶贫困户,更登尖木措丝毫没有犹豫就选择了帮扶汪洪。
“尖木措会经常来我们家转转,看看家里缺啥。”汪洪说。在那之后,更登尖木措时常和汪洪坐在一起商量,看看汪洪家如何才能致富脱贫。没有草场,汪洪想建个畜棚搞科学养殖。可是这几年下来,汪洪挣的钱都不够一家人的开销,更别说拿出钱来建畜棚了。
“我就缺个畜棚。”汪洪给更登尖木措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钱的事,我来想办法。”在村里开会时,更登尖木措向村两委表达了汪洪想要发展养殖业的想法。村两委商议后,拿出1万元来支持汪洪建畜棚搞养殖。
紧接着更登尖木措与哈勒景乡的连点帮扶单位——青海夏华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夏华也拿出了1万元为汪洪一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领到扶贫到户发展资金1.92万元,加上个人的一部分贷款,汪洪建畜棚的资金问题得到解决。听闻汪洪家在建畜棚,同村的彩宝也撸起袖子,跑到王洪家里来帮忙。彩宝说:“大家都是一个村的,能帮一把是一把。”在大家的帮助下,仅仅一个月后,汪洪家600平方米的畜棚投入使用。
“我去买羊的时候,尖木措也会和我一块去,挑羊的时候,他给了我很多有用的建议。”汪洪养了800只羊,去年部分羊卖出后,汪洪一下子就有了4.6万元收入,这对于以往一年最多能挣六千元左右的汪洪而言,真是一笔“巨款”,汪洪心里乐开了花,对更登尖木措也是越发地感激。
汪洪说:“我是汉族,更登尖木措是蒙古族,虽然我们民族不同,但尖木措帮助我非常地用心,如果没有他,我建畜棚的困难,还真不知道该咋解决,现在我们家有了不错的收入,真是不知道咋感谢他了。”
更登尖木措和汪洪这样的事迹在哈勒景乡还有很多。用哈勒景乡乡长杨勇的话来说,哈勒景乡各族群众间互帮互助,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的积极性高,氛围好。
“哈勒景乡有回族、土族、藏族、汉族、蒙古族五个民族,但是民族关系非常融洽,各民族团结互助也让发展的基础特别扎实,你看,像哈勒景村既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同时也是全省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村。”杨勇自豪地说道。
听杨勇说完后,哈勒景乡乡党委组织委员张煜补充道:“除了这些荣誉,哈勒景村的老书记拉毛扎西,是咱们哈勒景乡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面旗帜。”在张煜看来,拉毛扎西家里有蒙古、汉、回、藏四个民族,多年来,家庭各成员间相互尊重,和睦共处,从来没有发生过因民族风俗习惯而产生矛盾,这在全乡,甚至在全省都是和睦相处的典范。
“大家都铆足了劲发展经济,现在我们乡70%人家在县城购置了商品房,90%的人家有小轿车。”张煜说,乡上还建立了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每周都会发一些有关民族团结的小知识,告诉大家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如今,哈勒景乡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好局面,不管是在经济还是在民族团结方面,都有了不错的建树。杨勇说:“今后,我们乡的各民族之间更是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丁玉梅 孙肇明 李彩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