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春满园——习总书记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以来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视察时提出了“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并强调青海发展教育事业要“弱鸟先飞、奋起直追”,闯出一条跨越发展的成功之路。“这些新精神、新定位、新要求,为我们办好青海的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教育厅厅长王绚说道。
一年来,我省以“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引领,按照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四个转变”新思路,紧紧围绕“一个同步,四个更加”奋斗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力保障教育公平,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之路。
教学条件持续改善
“过去,学校教学条件比较艰苦,办学6年,四易其址,2016年9月新学校建成后,各种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还都很先进,老师和学生们的精神状态更好了。”三江源民族中学学生处处长李志荣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三江源民族中学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充分利用西宁省会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学的区域优势和中学辐射作用,异地建设的一所公办的寄宿制民族完全中学。学校建设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推进我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流的教学条件、一流的教学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宽敞漂亮的校园”,是记者在学校看到的,学校现有教学班24个,室内全部是高标准配备了现代化的设施,崭新的电脑、电子琴、试验设备等已全部安装到位,每一个班级还配备了最先进的触控式互动一体机"班班通"设备,全校配备了先进的安全监控系统。
如今,像三江源民族中学这样的现代化学校在我省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小财政办大民生的发展理念,“十二五”以来,大力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化食堂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等项目累计投入教育项目建设资金257.6亿元,其中省级筹措资金150.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8.4%。
2016年,我省投入29.75亿元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各类教育建设项目934个,新建维修校舍65.4万平方米,重点实施学期教育、全面改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及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启动青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加大青海民大工科校区建设力度,青海师大新校区、省三江源民族中学、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搬迁入驻。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优质资源不断扩大,教学条件持续改善。今年,我省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全面改薄”,下达2017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12.53亿元,重点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倾斜。截至目前,省财政已累计下达“全面改薄”资金38.5亿元。重点支持11个脱贫县和13个义务教育发展均衡验收县按标准配备相关教育装备,以及解决“大班额”和“超大班额”问题。
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备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对六州所有学生及西宁、海东两市贫困家庭学生实行15年免费教育,“十三五”末前覆盖全省。
起草了《关于加强学前教育及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编制《青海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继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力度。投入9500万元将政府购买学前服务扩展到全省45个县,购买1.1万个岗位。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着力破解“城镇挤”和“乡村弱”的问题。省政府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义务教育学校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重点整合项目资源,增加学位;统筹调配编内教师资源,补足配齐教师;科学划分招生区域,合理分流学生;建立消除大班额台账,实行销号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扎实推进今年13个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工作。各级政府层层签订《义务教育巩固率目标责任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辍学、不流失,确保2017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以上。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送审稿)》。同时,初步研究起草了优化职业院校布局意见、政府购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服务实施方案、职业院校教师配备标准、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17-2020年)、职业教育“圆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对接“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四个转变”新思路,推进高校转型发展。优先设置和建设与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紧密相关、新兴产业急需和紧缺的学科专业,科学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和分专业招生计划,推动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压缩就业率长期偏低专业的招生规模,扩大理工类等应用型专业的招生数量。本科高校理工类等应用型专业占比达到56.83%,比2016年提高了1.04个百分点。
根据我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人才需求,指导青海大学将原生物科学系升格为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进一步加强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建设力度,2017年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选拔82名学生转到生态环境工程专业单独编班进行培养,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培养急需人才。指导青海师大与青海盐湖集团深化校企合作,在格尔木职业技术学校挂牌成立青海师大盐湖学院,并启动招生,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志着我省本科职业教育正式建立。
全面实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计划,2016年以来向省内外高中、职业院校输送六州学生达3300余名,帮助我省少数民族学生走出藏区接受优质教育。
教师队伍焕发生机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谈不上教育向深层次的发展。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要有好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作保障,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均衡的教师资源配置。
为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省各地建立完善了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和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出台免费师范生、农村教师定向培养、城乡教师交流轮岗、乡村教师荣誉、乡村教师待遇倾斜等多项政策举措,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和水平,致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各地有实招。西宁市城西区教育局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青年教师工作室,按照“一年入门,两年发展,三年成才”的目标,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一批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脱颖而出。采取“区域联动”“地区联合”“高校合作”等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教师培训覆盖面达100%。通过教师岗位大练兵,学科研训、教师教学比武等主题活动,教师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加强师德建设,建立教师健康档案,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设立教师奖励专项资金,奖励先进,鼓励进步。通过多种举措,形成了拴心留人办教育、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教书育人环境。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设计上,海晏县以实施激励措施稳定教师队伍为切入点,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吸引和鼓励广大教师长期从教、终生从教,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同时,每年设立优秀教师专项奖励基金20万元,表彰在教育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
海晏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谭生林介绍说,为了缩小县各中小学校际间的差距,我们开展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县寄宿制民族小学与西宁市贾小庄小学和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山小学结了对,县寄宿制民族中学与西宁市七中和海北州祁连山中学结了对。通过指导学科教学、校本培训、教学研究等工作,组织结对学校进行交流,以此促进薄弱学校教学理念的更新,有效改善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
一件件实事、一组组数据,让人们欣喜地看到,习总书记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一年来,青海教育发展蹄疾步稳、捷报频传。展望未来,青海教育正风帆劲起、载梦远航。(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