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抢抓国家重大试点历史机遇 积极打造节能减排“绿色名片”

15.07.2015  11:04

  今年,海东市抢抓国家重大试点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紧跟国家政策步伐,在谋划发展的路子上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跻身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等国家级试点,为落实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省委省政府“三区”战略、“生态立省”战略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围绕“转型跨越”争试点。海东市积极研究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一系列国家出台的新政策,熟悉政策、掌握政策、用好用活政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市发改、财政、交通等部门负责人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进行项目汇报和对接,赢得了支持。2014年10月24日,市委书记于丛乐带队参加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召开的第三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评审会,并代表海东市就市情、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答辩,经评审被评为第三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按照国家项目安排计划,从2015年至2017年,每年中央补助资金4亿元,三年累计12亿元。海东市还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第五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等多个国家级试点城市。

  同时,注重把积极申报各类国家级试点作为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渠道,积极争取综合管廊、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海绵城市、信息惠民、三网融合、循环经济标准化、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等11个国家试点城市,让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层面发展规划盘子,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更好地助推海东转型跨越发展。

  围绕“生态文明”建体系。海东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区”战略部署,以生态文明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方向,奋力打造“生态海东”品牌。加快编制节能环保、分布式光伏发电和信息产业等规划,构建低碳循环型绿色产业体系。打造生态山水园林城市,高水准规划引领,推进“绿屏障、绿城区、绿河谷”建设,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做好城市建成区绿化,重点实施南北山绿化工程和边家滩、七星台、朝阳山山体森林公园等项目。做好黄河、湟水河、大通河等重点流域的综合治理,做好平安心、大地湾、蚂蚁山等湿地公园建设,加大饮用水水源地和水库库区保护力度。重点推进乐都区瞿昙镇、民和县官亭镇、化隆县巴燕镇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做好冶金、水泥、农副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污染预防,对高耗能、高排放重点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农业源污染防治,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畜禽清洁养殖。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扬尘防治,加快淘汰黄标车和煤烟治理,提高天然气利用比重,加大县城、重点乡镇的天然气管网改造及延伸辐射。加大工业烟粉尘污染防治,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1%。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结合19个美丽城镇项目,开展绿色低碳小城镇建设,做好矿山整治和恢复治理,在农村、主要交通沿线、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围绕“提档升级”调结构。海东市切实增强加快区域产业调整和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以环境目标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工业园区循环改造,加快产业链条延伸,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提质增效升级,推动环保产业园建设,加快开发玻璃纤维、光伏玻璃、导电膜玻璃等新型产品,建立特色优势型、循环利用型、创新驱动型的新型工业体系。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建设,以光伏电站建设为重心,以光伏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光伏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光伏推广应用为基础,上下游联动,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打造光伏产业集群。扎实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量达到50兆瓦以上。海东工业园区“一区四园两个集中区”构架已成型,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体系渐趋明朗,太阳能电池模组、能高新能源光伏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实施燃煤锅炉和锅炉房系统节能改造,推广应用余热发电、余热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推动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在既有和新建建筑中的应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改善车用能源消费结构,加快CNG、LNG加气站等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推进节能型农宅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多能互补发展农村能源。强化商用和民用节能,加快商业、旅游业、餐饮等行业用能设施节能改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教育卫生、健康养老、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目前,海东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累计投资398.6亿元。14项铁合金余热发电项目建成投运,以发展高纯硅、合金硅为重点加快铁合金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铝锂硅平板玻璃项目进度,8月底开工建设聚光热弯玻璃项目。

  围绕“四大工程”抓项目。为保证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海东市及时成立了综合示范城市创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海东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和《海东市2015年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项目建设方案》,明确了总体思路和节能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和项目建设目标。以交通清洁化、城乡绿色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规模化“四大工程”为主,实施节能减排综合示范项目,2015年至2017年累计实施项目24大项,计划总投资5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补助12亿元。2015年,谋划和安排了13大类33个重大项目建设,估算总投资23.66亿元,计划当年完成投资18.88亿元。目前,首批中央专项补助2亿元已到位。交通清洁化工程。主要围绕公共交通优先工程、综合交通优化工程等两大类项目,重点实施海东市城市公交车辆停保场及配套设施、市公交集团公司电动公交汽车及充电设施2个项目,估算总投资2.1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9亿元。城乡绿色化工程。主要围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绿色化等三大类项目,重点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太阳能利用热水改造、海东工业平西经济区绿化、平安王家庄矿山整治二期等5个项目,估算总投资3.6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6亿元。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工程。主要围绕污水收集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农业源污染防治等三大类项目,重点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核心区旧城区排水管网及雨污分流工程、燃煤锅炉“煤改气”、烟气脱硫脱硝改造等18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2.72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8.83亿元。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规模化工程。主要围绕新能源利用、天然气利用、工业节能、节能监测管理能力建设等五大类项目,实施新能源应用推广示范、天然气加气站及管网建设、工业节能等8个项目,估算总投资5.25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4.56亿元。目前,城市公交车辆停保场及配套设施项目,已完成征地拆迁,并购置了燃气车辆20辆,其他工作正在开展中。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已完成省住建厅下达的15万平方米实施方案。市环境监测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将与食品药品检测和农产品检测中心整合建设。平安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项目,已开工建设,二期扩建已投入试运行。

  围绕“融资困境”求创新。海东市针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落实难,项目建设存在融资瓶颈难题等实际问题,深入研究,创新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探索PPP模式合作创新,在PPP项目的立项设计、前期准备和评估论证过程中高度重视项目的示范性和创新性,在确保所申报项目符合国家和省上重点发展领域的前提下,对放大PPP项目受益范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引领示范作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通过广泛调动各利益方参与积极性,构筑可持续的PPP项目建设模式,市上已建立了涉及基础设施等领域的PPP项目库,储备PPP项目38个。通过创新手段,引入市场化竞争,对乐都区污水处理厂项目采用PPP模式运作,为节能减排增添了新活力,现已注册成立PPP运作公司,于7月7日开工建设。该项目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考虑乐都主城区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总投资2.1亿元,近期(2020年)规划污水处理规模为4.0万立方米/日,远期(2030年)为10.0万立方米/日。由海东市人民政府授权乐都区环保局作为政府出资代表,与通过采购选取的北京中电加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青海晟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共同组建项目公司。海东市人民政府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由项目公司在特许经营期内负责融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乐都区污水处理厂,至特许经营期满向政府无偿移交全部项目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行。乐都区污水处理厂是青海省第一个规范运作的PPP项目,将有效推进海东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