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川在民和等您

29.04.2016  12:42

  【编者按】

  五月的青海,春风欲暖。掩藏在这片土地下寂静了一冬的生命,蕴蓄了一季的力量,仿佛是受够了太久的寂寞,纷纷争相开放。这边是青草才抽出的嫩绿色幼芽,那边梨花、杏花、桃花、碧桃、还有各色丁香争先恐后地层叠绽放。

  这个“五一”,我们不要去太远。就一起到民和金三川浪一浪。在这里我们可以去欣赏土乡的艺术“三绝”,可以去聆听音律优美的“道拉”,可以去观看独具特色的土族婚俗表演,还可以去探寻喇家遗址千年的秘密……

  民和有个金三川

  民和三川地区是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小盆地,也是青海省第二大土族聚居区。因其境内有三条主要的季节河流即:赵木川河、大马家河(也叫朱家河)、桑不拉河(又叫前河)流入黄河而得名。

  三川地区海拔在1500到2000米之间,是我省海拔最低的地方。这里树木茂密,果园成林、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环境宜人,庄稼可一年两熟,适宜多种农作物成长。更适宜园艺作物栽培,其瓜果品质优良,香甜可口,盛产的花椒、核桃等驰名甘、青两省。因此自古以来就有“金田”、“美田”、“金三川”之称。

  三川的历史文化悠久,古镇官亭是古代丝绸之路南道中的重要通道,这里东有“接官岭”、“接唐山”,西有“黄河古渡”、“积石雄关”,唐蕃古道中的两条通道都从这儿经过。尤其喇家遗址的发现,为齐家文化史前文明找到了充分的证据。被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另外,三川土族的民族民间文化和风俗民情也极为丰富,有“纳顿”“道拉”还有喇嘛话剧等,土族刺绣更是民间工艺中的精品。此时春光明媚,三川阡陌纵横、绿波荡漾、桃花似火、梨花如雪、碧水青波、黄河似一条玉带绕三川浩荡东去。绿波涟涟的田间,在油菜花飘香的地头,不时的传来悠扬婉转的土族情歌“库咕笳”(古代土语葫芦搭架的意思)。

  官亭土乡艺“三绝”

  听了三川这么多优美的景观介绍,是不是勾起了您的欲望,想去亲临这些美景圣地?当然这么优美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宝”,现在就让时报带您去欣赏这土乡民间的艺术“三绝”:

  土语“库咕笳”民歌。“库咕笳”是古语葫芦搭架的意思,是土族青年男女传递爱情的传统情歌。“库咕笳”三句为一首,其中第一句为衬句,后两句直切主题,其语式结构、音乐格式等不同于河湟花儿和其他民族情歌。“库咕笳”曲调悠扬、动听,既有粗犷之风,又有雅典之美,是雅俗结合的民族民间歌曲。

  “来宝”舞。“来宝”是汉语的借词,有祈求神佛保佑,袯除不祥,期盼平安吉祥的寓意。表演人数各村有别,表演者头戴面具或用黑灰涂脸,翻穿羊皮袄在锣鼓伴奏下起舞。舞蹈动作粗犷幽默,形式灵活。既有舞蹈又有对白,其内容多为娱人、驱邪之情节,是集祭祀、娱乐为一体的土族民间风俗。

  喇嘛话剧。保留在古佛寺“崖儿寺”的佛事活动中表演的喇嘛话剧《诺颜审喇嘛》。主要还是以话剧为主,剧中还有许多舞蹈动作,该剧内容寓意深刻,人物形象逼真,主题鲜明,是其他佛教寺院中所少见的。

  土族婚礼与道拉

  “道拉”为土族的婚礼歌,“道”意为婚礼歌,“拉”是唱婚礼歌的意思。土族人的婚礼自始至终要延续数天,都要在歌舞中进行,分为娶亲、送亲、结婚仪式、喜宴等部分,议程繁缛,一丝一毫不得疏忽。娶亲过程场面热烈而丰富。在婚礼正式举行的前三天或更早一些日子,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男方家便将村里的“道拉”高手请来,作为“道拉”高手不仅要具备好的嗓音条件,而且满腹传奇经典,能应答自如,机智敏捷。主人家端上酽酽的熬茶,温热的美酒,“道把式”们就“开言”了。通常,是两对“道拉”者手捧酒碗,相对而唱,形式为一问一答,内容及其广泛,上至天文地理、三皇五帝、文臣武将、朝野兴衰,下至农时季节、耕耘收获、喜事礼节无所不包。这婚礼前唱的“道拉”被称为“热房子”。

  男方唱“道拉”热房子的同时,待嫁的新娘已经在“哭嫁”了,所谓“哭嫁”,实际上是新娘以一种优美婉转的曲调,倾诉她对美好家园的眷恋,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对亲人的祝福。娶亲的日子到了,男方派两位娶亲的人——喜客到女方家,会被女方家中的阿姑们堵在门口,“骂媒”又开始了,对娶亲的喜客百般刁难,是姐妹们舍不得自己的伙伴离开她们,待到娶亲的人被让到炕上喝酒吃饭,那“骂媒”才逐渐进入高潮。《骂媒歌》曲调极为丰富,多数是用土语演唱。不仅曲调优美,还边唱边舞,十分热闹。

  到了预定的时辰,该“上马”了,阿姑们唱起《上马调》。娶亲队伍快到男方村寨时,两位喜客这才亮开歌喉唱起来。这时,男方在大门外点燃一堆火,摆好酒菜,彼时女眷们也在院门口唱起《尚当起拉》,隆重迎接新娘和宾客们的到来。

  在吃宴席的过程中,男方都是由“道拉”敬酒的,从首席敬到主席、次席,按婚礼上的身份、辈份、一位一位地敬,一个一个地唱,被敬者也以“道拉”作答。这“道拉”既有一定的程式,还需歌者即兴发挥,所谓“吃喜酒说喜话”。祝五谷丰登,祝全家和睦,祝招财进宝,祝牛羊满圈,美好的祝福伴着醇香的美酒融入土族人民对美好生活渴盼的心田。

  喇家遗址显辉煌

  欣赏了土乡的艺术“三绝”,聆听了音律优美的“道拉”,观看了奇特的婚俗表演,让我们再去探寻喇家遗址的秘密,感受那里震撼人心的瞬间。喇家遗址位于官亭镇1.5公里处的喇家村。起初喇家村村民挖土耕地时都会挖出零散的人骨、碎裂的陶片、瓷片,这让村民们恐慌不已,深怕这些遗存会带给自己不幸。而这些频频出现的人、物残骸引起了考古专家们的关注,从而揭开了埋藏在地下几千年的秘密。

  大多数人会认为,黄河上游西北地区自古荒蛮,文明不发达。然而,喇家遗址出土的文物预示着这里曾经闪烁过文明的夺目光彩。喇家遗址出土文物与乐都柳湾彩陶相印证,更有理由让人们相信黄河上游存在过史前文明。其中,出土的4000年前先民们用谷子和黍子混合做成的面条,更是结束了面条起源于意大利的争议。因该遗址发现了全国绝无仅有的史前地震、泥石流、洪水等综合灾难遗址而被称为东方的“庞贝城”。

  喇家遗址取得一系列的新发现。其中大型环壕、广场、面条、壁炉、玉器等,为专家们认定喇家遗址曾是中国早期国家——夏朝活动的核心地带以及齐家文化时期地区的权力中心和重要的古城堡提供了重要证据。专家认为这些大型环壕功能就像内地考古发现的护城河一样,用于防止外敌入侵。由此可判断,环壕是遗址等级的体现,环壕的发现还为遗址内社会结构、文化发展等相关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