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萨金特:政府搭好框架,其余的交给市场

05.04.2016  16:30
  托马斯·萨金特    

    今天我想讲的是比较基础的经济学理论。虽然比较古老,但对今天仍然有巨大影响力,而且这些理论完全可以用到当今复杂的环境中。

     

    中国有句古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古训中有“纳什均衡”的影子,人们会根据上面的政策来调整自己的对策。除此之外,还有人跟我说另外一句古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我们在理解人们日常行为的时候,我们需要来理解人们所处的大的框架。实际上这两句古训包含了今天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下面我想来谈论一些经典的问题,这些问题现在和过去经济学家都在讨论。

     

    你该生产什么,决定的是市场

     

    一个社会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谁去生产?谁来消费这些产品?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问题。关于这些经典的问题,有两个对立的看法,一个是由政府中非常聪明的人来制定计划,另外一种观点是由市场来做决定。

     

    弗里德曼提出一个非预期后果定论,就是说一个人本身没有想做这个好事,却出现了好的后果,这就是非预期后果定论。我想强调一点叫信念和信仰,有信仰非常关键,就是即便每个人都不想做好事,但是也会相信会发生好事,这是对非预期后果定论应用的前提。政府可能会有意向制定一个好的政策,这个结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这是非预期后果定论导致的。亚当·斯密说无形的手。比如一种工业产品具有很高的价值,生产者制造它是为了利益,这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去引导,而不是出于他本心的想法,但获得的效果比他想象的效益还大。对我来说,我的手表是中国制造的,我的鞋是中国制造的,但是我不知道是谁制造的,我理论上要感谢他们的,即便他们不知道我是谁,他们也不知道我的需求是什么。商人们在中国把这些产品卖到市场里获得利润,但我不认识他们,这是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也是非预期后果产生的好的结果。亚当·斯密一直强调,没有人去决定你该做什么,你该生产什么,决定的是市场。

     

    价格是一种信号,这些信号是在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来回传递的。一个高价格对生产者而言意味着这是一个值得生产的产品,价格越高赚得越多,生产者自然会生产更多这样的产品。而高价格给消费者传递的信息是什么?首先你非常喜欢这个产品的话,你要花更多的资源和时间精力去获得这个产品,这种信号被来回不停地传递,这就是市场中不同的参与者所进行的交流方式。亚当·斯密强调,自由市场这种概念让不同的生产者、不同的消费者之间进行相互竞争,在这种竞争中没有人制定价格,都是由市场价格作为前提进行竞争的:你生产的产品非常受欢迎,比如某种手机,一开始生产的时候,只有一家生产商,价格短时间很快上涨,消费者看到了这个产品,觉得喜欢就花高价买了它,这让生产者赚了很多钱。接着,其他企业家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他们全都涌进这个行业,于是就形成了与第一家企业的竞争,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类似的产品,这类产品的价格被拉低,这就是无形之手引导的过程。

     

    无形之手也即去中央化,是消费者来决定生产什么东西,而生产和传递也是共同决定的,这是基本规律。如果有很多人想要很多苹果手机的话,那生产的价格就增加,很多资源就涌进苹果手机生产的行业,很多中国的手机制造商看到商机就涌进手机行业,把整个市场价格拉低,所以在我看来市场就是力量。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是崇尚自由市场的,而且他们非常看重的一点是市场能够将权力下放,有竞争就不会有一两个大公司垄断整个市场。如果有这样的垄断行业存在,价格所存在的信息传递功能也慢慢消失了,市场就不会有任何力量。

     

    福利经济学,计划性并非完美无缺

     

    亚当·斯密的观点非常有说服力,而且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但这不是说只有市场才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20世纪30年代,在芝加哥大学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员,后来他回到了社会主义国家波兰,成为了波兰第一位副主席,他通过数学的方式,论证了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资源组织方法,在此过程中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义即福利经济学定义。在福利经济学中,这种经济完美地进行资源的分配,实现了资源分配的最优化,他们实现了计划经济中所能实现的最优的产品分配,就是按需分配,在这种社会中实际上没有价格,我们只需要告诉工人去做什么,我们分配给他们所需要的产品。这意味着计划经济同样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所以数学或者经济学并没有决定我们到底更应重视市场还是更应重视计划,实际上经济学并没有给出答案。所以我们有的人提倡政府干预,有的人提倡政府不干预,在哲学和经济学领域,这二者是相互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的。

     

    有人说亚当·斯密是正确的,自由市场是正确的,但是福利经济学定义说是计划经济赢了,实际上这位经济学家是在二战之前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影响了很多国家的经济,包括中国的经济。我们的经济到底向什么方向发展?我想说支持经济和市场的这些案例,他们在思想上是非常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的,他们非常不容易分开。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有很多敌人,其中之一就是垄断,另外是政府对竞争的阻碍,接下来会更多说一点,政府支持垄断的例子。

     

    关于这些理论,我们进行了很多辩论,哈耶克写了很多书,他生活在英国,反对福利经济学的定义,他说福利经济学忽视了很多关键性的问题,如忽视了获得各种不同信息的困难程度,人们并不是都能获得相同的信息,并不是计划一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获得同样的信息,有人认为这是非常致命的问题,实际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产生信息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们产生错误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他指出,在计划经济中需要依靠计划制定者的智慧、无私和博学来进行,所以他怀疑是否存在这样的善意博学和无私的规划制定者。比如说你是一个木匠,对生产各种木制品非常了解,我们不能认为经济学家可以像木匠那样掌握技术、生产木器,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掌握市场上所有的信息,因此哈耶克认为福利经济学定义是完全错误的。他的观点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数学家和经济学家,我再说几点关于他的理论,并进行一些现实的解释。

     

    比如说在大公司工作的经济学家,一个大公司相当于一个经济体,如果我们在一个大公司工作的话,并不是一个市场经济,是一个计划经济,公司的高管来决定公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比如说一个大的生产性企业,公司的工作人员会用一些数学模型来解决资源分配的问题。在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需要对军事资源进行分配,他们开始通过计算的方式来制造完美的工厂模型,这是一些非常难的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进行分散式的计算,这并不是解决一个特别巨大的问题,而是把一个大问题分散成很多小问题,通过一种平行的方式同时解决,这也引发了计算科学的革命。我也遇到过中国从事这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他们通过解决很多平行的小问题来解决一个大问题,这与我们解决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方式是类似的。

     

    创造性破坏,竞争重组市场秩序

     

        对我来说,2013年三中全会给出了很多重要的文件,值得学习和研究,我在这篇文章中看到三个重点,这三个重点分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对计划和市场之争非常重要的结论;其次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性的利率自由化;最后一点消灭自然垄断以外的所有垄断。

如果把这三点结合在一起看的话,是完全符合亚当·斯密的观点,这带来的影响非常巨大。

 

     

 

    我想把这三点进行一下个人的解读。三中全会所传递的信息就是中国政府将会在某些方面放权。哪些方面?生产的产品种类以及对经济增长承担责任。谁来决定?放权给市场来决定。我一直认为这非常关键,在美国,政客经常让自己惹祸上身,他们说我们经济多么繁荣,其实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要放到市场上来看。政府就是创造一个更好的框架,三中全会恰恰就是政府要创造一个很好的框架,让中国公民来决定到底哪些是好的,让公司自己决定雇佣多少人,雇佣多长时间。如果这些公司表现不好的话,那就是公司不行了,政府是不管你的,你做得好的话,是你们自己的成果,不再是政府的成果。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第一个是我从美国观察的一些数据,我们把这些数据总结成为叫创造性破坏。美国公司的这种创新环境就是允许小企业能够进入市场来参与竞争,虽然这些小公司在很短时间内都破产了,这是美国经济的一种现状。对于创业者来说,他们有好的概念和愿景,觉得可以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来改变这个世界,赚更多的钱,甚至创造一个新的行业。他们要么借钱要么攒钱,把这些钱作为初始资金,而这些小公司大多以破产、失败收场,这就形成了一种生命周期,很多人有机会进入,但只有一部分人成功,它传递的信息就是这个市场能够给人机会让他敢于一搏,但是不保证成功。如美国的风投资金就是让一些有好点子的公司能够立足,当然这些创业公司90%最后都失败了,这种创业环境就是市场允许这些公司感受风险,与风险同行,最终是否成功却不保证。

 

     

 

    亚当·斯密一直在讲自由市场最大的敌人是垄断,他认为垄断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支持,而且垄断是自由市场的最大敌人,三中全会的领导者也明确这点。美国历史上就有保护垄断的先例。20世纪大多数美国的铁矿石都来自于明尼苏达州,铁矿石生产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政治,得到政府保障,免遭其他国家铁矿石进口的影响,在当时如果美国想要进口其他国家的铁矿石,需要到联邦政府去申请,关税非常高,因此美国并不进口铁矿石。这个案例里,在美国只有通过明尼苏达州北部的一些企业才能获得铁矿石,那这就是一种垄断,垄断导致了铁矿石价格的飙升,这些公司通过控制供给很容易获得利润。这令矿石产业的工人们,也组成了一个联盟为自己争取一些利益,因为企业利润这么大,工人们也想分一杯羹,工人们也应该获得更多的利益。于是,在当时这个行业里,三四个工人做一个工人的工作,效率非常低下,同时又因为这个行业受到政府保护,工人待遇还特别好。看起来因为有国家的保护,企业做得不错,工人也很舒适,但铁矿石价格高企,造成了美国钢铁生产的价格飙升,这无疑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取消了对铁矿石行业的保护,取消了进口限额,所以美国钢铁生产商可以从拉美、墨西哥等其他国家进口铁矿石。明尼苏达州铁矿石行业随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行业运作更加高效,企业与工人签订的合同也更合理。这个案例也表明,保护主义对行业会产生不利影响。在行业中引进竞争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理论,而且有鲜活的例子来支持,竞争是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对经济秩序进行重新组织,所以自由市场经济就是主张消除垄断。

 

     

 

    股市泡沫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我下面来谈谈刚才所说的理论如何运用于我们银行业,银行应该做哪些事情?在任何地方,银行都只是一个中间人,是处于储蓄者和借款者之间的中间机构,有很多人把钱放在银行里,他们选择每天不去消费把钱放在银行里,银行把这些钱收集起来然后再借给那些需要的人,所以银行在这种借款者和贷款者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因为银行这种独特的地位,它在社会中是个非常敏感的地方。我把钱放在银行里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是谁来借银行的钱,所以银行的工作就是来了解我的钱借给谁比较合适,借给谁他的业务能够获得利润,要确保我们的银行投资不是非常的高风险,所以银行作为一个中间机构,是在决策谁能获得我们的贷款投资,因为我们投出去的企业如果破产了,可能钱就拿不回来了。所以每个社会都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谁应该来运作这些银行,谁应该来开办这些银行,谁应该来运行这些银行,这是每个社会都面临的问题。我把钱放在银行里,银行向我保障肯定会还你,但是银行借出的钱可能拿不回来,所以银行自身也承担很多风险,因此银行都会投一些长期的投资,而且是确保有长期利润的一些投资,而顾客如果不相信银行的话,那么银行可能就无法筹集到资金,这也会引起银行的恐慌。我们政府是不是需要来给银行存款进行投保?在美国引入了银行保险制度,银行保险制度为银行创造了积极的激励,激励银行来采取一些有风险的投资,所以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和美国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就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应该为何种金融机构或银行投存款保险?关于这个问题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有些人认为政府应该提供存款保险,这样的话就可以促使银行和金融机构采取更多的措施去冒险。在金融危机中有一些金融机构存活下来,因为政府救市,他们获得了政府的保险。而人们担心的是这个体系所产生的一些固有的风险。

 

     

 

    现在美国的问题是政府该如何去监管银行,是州政府还是联邦政府?是何种程度的监管?这些都是美国面临的问题。而每个问题在中国也都有一种反映,可以说是镜像的中国问题——中央政府是否有职责来帮助这些省级银行解脱困难?

 

     

 

    最后我再强调一点,也是我之前一直在提的,就是泡沫,银行与泡沫。到底什么是泡沫?形象地说,就是如果我看到产品的一种价格,我可能说这个房子到底怎么样?这个房子是否带,来一种流动性的资金变动,我愿意为这个房子交多少钱在里面住?如果我看这个股票,认为这个股票会创造多少股利和分红,我考虑交多少钱来获得这些股利和分红?如果我们这样想了,就产生了一种泡沫,这是我个人的定义,还有很多专业的定义。比如股票的价格,如果眼前的股票价格,比任何人所认为的所值得的价格要大得多的话,就会产生泡沫,如果我们有这样的一个股票,那这个产品就是会产生泡沫的产品。泡沫之所以发生,因为我们是乐观主义者。我们对一些股票过于乐观,有些又过于悲观。有些人不停地变化,有时候是乐观主义者,有时候是悲观主义者。很多人再次进入股市,在买股票的时候,可能我认为的价格比这个价格要低,要买一些,因为觉得明天会有更多乐观主义者再次进入市场,我可以买这样的股票卖给乐观的人,从中获得差利。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卖的人就是悲观主义者,就导致了股票泡沫的发生。我知道中国的权威人士对这个情况都非常熟悉,都知道股票泡沫是怎么产生的,我可以总结一下真正的泡沫就是取决于不同人群对某一种产品的不同信念和信心。导致股票泡沫发生的就是杠杆作用杠杆机制,很多人觉得是乐观的,于是买下来,用杠杆作用买更多的股票,希望有一天把股票大面积抛售获得更高的利润,如果你让悲观主义者进行卖空的话,就可以把泡沫消灭掉,所以杠杆和卖空是非常关键的控制泡沫的机制。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2016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