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齐鸣”小年夜河湟处处皆风情

30.01.2019  16:21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陈郁 摄影报道) “咚咚咚  咚咚咚……”1月28日是农历小年,晚上8点30分,伴随着激昂的鼓声,即将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的世界上最大的、象征平安吉祥的“祥云大鼓”在海东市乐都区南凉遗址公园敲响,标志着“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在乐都区南凉遗址公园和平安区平安驿·袁家村河湟印象同时启动。

  祥云大鼓是以瞿昙寺中的文物“象背云鼓”为原型,以1:5的比例放大制作成的。“象背云鼓”是明朝初期由京城宫廷石雕艺人创造,通高2.9米,重约2吨,距今约有600年历史。其整体造型为一个憨态可掬的小象,小象身披璎珞,象首回顾,长鼻卷起一朵莲花,背上驮着云纹密布的木雕鼓架,在叠云上放置着一面真鼓。艺人们又将具有特定意义的须弥、大象、莲花、云纹等组合在一起,表现出了“象背云鼓”的内涵。据说,在小象上面,由叠云架起的“震天风雷鼓”,此鼓鼓声象征雷声,云中雷响震动天花坠落,为人间赐福。

  汲取“象背云鼓”吉祥和谐之意的“祥云大鼓”由于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非常具有代表性,堪称稀世珍宝,也被海东市定为了吉祥物。

  为了烘托节日气氛,南凉遗址公园活动现场,由500人组成的太平鼓阵声势浩大。太平鼓表演者头戴黄色武士帽,身着黄色武侠装。表演以“一步轮打”为基本动作,另有“鹞子翻身”“八卦窜顶”“凤凰三点头”“牡丹开花”“冲天拳”等套路打法。舞姿威风雄壮,舞风粗犷豪迈,且击且舞,充分展现出男子群舞的力量和气势,给人以极大的振奋。

  鼓声之后,绚烂的烟花绽放在夜空,前来观看节目的冯女士激动地说:“作为乐都人,没想到我们瞿昙寺‘国宝’的放大版还能展示在全国人民面前,真的是太自豪了!在大鼓敲响的那一刻,我心里默默许下心愿,希望新的一年家人都能平安健康和睦,也希望我们的‘祥云大鼓’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

  “请第一组嘉宾鸣钟3响:1……2……3……”晚上9点,随着主持人的倒计时,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驿·袁家村河湟印象分会场洪亮的钟声随着美好的祝愿一声声响彻上空。

  在平安驿·袁家村河湟印象分会场,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敲钟祈福庆祝活动。人们纷纷同家人、爱人、朋友一起去敲钟,大声祝福着新的一年明天更美好。

  记者在现场看到,场地上共安装了九座平安钟,钟体材质为铸铁铸造。钟体直径为1.5米,高1.8米,重1000公斤。九座平安钟钟体顶端钟纽均设计为上古神兽“蒲牢”形状,钟体上部前后两面纵向书写楷书“平安钟”并雕刻龙凤呈祥及祥云纹饰,腰线以下钟体中部按九口平安钟分别横向环绕楷书雕刻“一路平安”、“岁岁平安”、“一生平安”、“四季平安”、“祝您平安”、“幸福平安”、“吉祥平安”、“全家平安”、“健康平安”,形成一钟一主题,与顶端“平安钟”形成呼应。钟体下部,雕刻梅兰竹菊及藏传佛教“八宝”图案,钟裙雕刻海浪及八卦图案。

  广场上,等候敲钟的群众排起了长龙,远不见队尾,敲钟声此起彼伏。5岁的王成中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拿着钟杵使劲敲了三响,满脸的喜悦,敲完还不舍地摸了几下钟体。王先生告诉记者,敲钟祝福,不仅仅是一个过节的仪式,更是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平台。

  据了解,此次“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将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农历二月二,近40天的时间,重点打造10个吸引点,分时段和节点依次举行,内容多,规模大,范围广。其中“乐都区敲祥云大鼓”和“互助县千人共饮一海酒”两项活动将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同时,海东市也将集中开展文艺表演、非遗展示、民俗体验、书画展览、年货大集、果蔬采摘、美食推介、体育健身、乡村旅游等文化惠民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海东独特魅力,让大家在浓厚的河湟“年味”中,领略海东的人文情怀,吸引周边群众和游客来海东过一个温馨、祥和、喜庆的“海东大年”。

  “海东市将以此次‘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为有利契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省‘两会’精神,立足海东特有的生态、民族、历史、宗教和黄河风情五大旅游品牌资源,提升‘极地门户·青藏首站’、‘彩陶故乡·醉美海东’旅游新形象,为把海东打造成为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实现在兰西城市群节点崛起而努力奋斗。”海东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林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