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铸就钢铁“巨龙”兰新高铁青海段建设纪实
梦圆时分,激情飞扬。从兰州出发,1.5小时到西宁、约11小时50分到乌鲁木齐……12月26日,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至此,青海正式驶入高铁时代,这是我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又一辉煌成果,是我省立体交通格局的里程碑式工程,也是新时期我省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成就。
梦圆时分,难忘来路。整整5年,1800多个日日夜夜,省委省政府领导、各族干部群众、数万多名筑路大军,废寝忘食、艰苦奋战,在兰新高铁青海段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万众一心,谱就一路凯歌
古人云:“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2009年11月4日上午,乌鲁木齐市二宫火车站站址,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举行建设动员大会,以此为标志,在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中占有重要地位、造福西部各族群众的重点工程——兰新高铁建设全面开工。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功在当代,利及千秋。对于青海而言,这条铁路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实现与兄弟省区的资源优势互补、扩大对外开放的空间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兰新高铁青海段全长267.8公里,工程开工以来,沿线各级党政领导亲自挂帅,身体力行,选派得力干部,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规划、督导、协调全盘工作;沿线群众发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精神,理解参与,全力付出;各级建设指挥部以钢筋铁骨般的精神,攻坚克难,善做善成。
省委书记骆惠宁时刻牵挂着高铁建设。2010年10月1日,时任省长的骆惠宁率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厅、省国土资源厅和青藏铁路公司有关负责同志,前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工程中铁五局工地,亲切看望慰问铁路建设者,并送去慰问品。在大通梁场驻地国旗下,骆惠宁深情地对建设者说,今天是“十一”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1岁的生日。但为了国家的建设事业,为了青海的经济发展,你们放弃了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仍然奋战在建设工地,充分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兰新高铁青海段线路进入省境后,沿着湟水河南侧,经民和、乐都、平安进入西宁既有客站,出西宁客站后折向北,经大通、门源出省境,线长面广,妥善解决好拆迁安置、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工工资兑付等工作,关系到施工进展、社会和谐与稳定。对此,我省建立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建设单位为总牵头,以施工单位为主体”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六方签认”制度,推动了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西宁站站房改造及相关工程涉及拆迁城东区境内付家寨、韵家口、小寨、中庄、褚家营等8个行政村,拆迁住户达到4500余户;火车站综合改造工程涉及106家企事业单位、7个行政村,涉及住户4554户居民。 “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工程是促进西宁城市建设,提升西宁城市形象的一大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借势借力改变城市面貌。”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建军这样强调。市长王予波无数次来到施工现场并一再要求,要以细化工期安排,统筹谋划协作,精心组织施工,确保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与站房工程同步建成、同步交付使用。
海东工业园区高铁新区被征地农民回迁安置项目是东部城市群建设以来最大的安置项目,主要安置平安、互助两县3镇22个村的搬迁农户3.5万人。今年7月30日,历时3年建设的高铁新区为第一批回迁安置户交领钥匙。幼儿园、完全小学、清真寺、客运中心、农贸市场、超市及社区卫生服务,看着安置区内配套齐全的公共设施,搬迁农户心里乐开了花。
时速200公里,从西宁到门源只需40分钟……今年9月23日,省长郝鹏登上正在联调联试的兰新客运专线动车,调研青海段各场站建设及西宁火车站站改工程。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郝鹏指出,经过多年努力,工程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客运专线开通胜利在望,西宁火车站投运在即,各有关方面要一鼓作气,再接再厉,锁定目标,全力以赴,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
主管项目建设的副省长马顺清多次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研督导,无论是在车站、路基施工现场,还是桥隧、电线搭建工地,哪里困难最大,就奔向哪里解决问题;哪里节日坚持施工,就到哪里鼓劲打气。“你们对青海人民的贡献,青海人民将铭记在心,感谢你们舍小家、为大家,辛勤奋战在艰苦的施工一线。”每当看到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的大干场面,他总是予以高度赞扬。
“作为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特别是兰新二线穿越青藏高原,把青海纳入全国快速铁路网,是兰新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兰新二线建成安全、快捷、优质的高速铁路。”兰新铁路甘青公司总经理史克臣对记者说。
可以说,兰新高铁的全线开通,是各级党委政府共同努力、各方通力协作谱写的一曲团结的凯歌、奋进的凯歌、拼搏的凯歌。
攻坚克难,质量进度“双赢”
修建兰新高铁青海段,面临着高寒地区六月飞雪、戈壁荒漠飞沙走石,祁连山、大坂山地区海拔在3800米以上等恶劣自然条件。自2010年开工建设以来,数万铁路大军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丝路古道,不畏艰难困苦,相继攻克了碎屑流地质隧道施工、极端干旱条件下无砟轨道施工等多项世界铁路建设难题,确保工程建设安全顺利推进。
开工以来,各级建设指挥部大力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大力发扬“条件苦不怕吃苦、风沙大决心更大,困难多办法更多”的兰新铁路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严把工程质量,确保这一惠及青海的大通道经得起实践检验。
作为目前世界上一次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攻克高原、高寒、高速的“三高”施工难题,成为兰新高铁青海段建设的创新点,堪为世界瞩目。经过招标进场的国内9家施工单位精选队伍,严格把关,一方面科学合理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和工艺,抓住高原难得的施工黄金季节,大干快上,扩大战果;另一方面,除对全线进行机械化施工外,还对重点控制性工程实行三班作业,切实抓牢工程各环节,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抓好进度,做到质量、进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进场20天,就完成安摊建点工作,达到办公生活条件,成为青藏铁路公司代建段进场最早、征地最早、开工最早的中铁五局,开工伊始,指挥部就以“如临大敌、如临深渊、如坐针毡”的态度抓安全,自上而下树立起“质量是生命、质量是安全、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形象”的施工理念。他们克服工期紧、任务重、气候恶劣、征地拆迁难等困难,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加班加点,日夜奋战,保证了施工生产的快速推进。2011年10月14日,青海境内最长铁路特大桥——全长6844.58米的二十里铺特大桥按时顺利完工,在创造了“千里兰新第一墩”的快速施工奇迹后,整座大桥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5%以上。
2013年10月13日,随着最后一榀钢桁梁螺栓的固定到位,由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设计,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承建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跨兰西高速公路特大桥全部钢桁拼装完成,标志着我国最大跨度混凝土连续梁—钢桁组合桥胜利完工。作为我国铁路最大跨度连续梁—钢桁组合桥,该桥横跨兰西高速公路,全长2708.07米,共77孔跨,具有跨度大、结构新颖、技术难度大、工艺要求高等特点,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建设者们突破重点,攻下难点,向钢桁拼装施工展开最后冲刺:首次将混凝土连续梁—钢桁组合结构应用于铁路工程实践,首次开展了大跨度梁桁组合结构节点区破坏性试验,首次进行了开孔钢板连接键的抗拔性能试验,为大桥设计、施工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经过1400多个日夜的艰苦施工,由中铁二十局承建的兰新高铁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被誉为“世界高铁第一高隧”的祁连山2号隧道于今年5月1日顺利贯通。至此,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全线贯通。据中铁二十局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任少强介绍,祁连山2号隧道最高海拔4345米,穿越区断层、裂隙、多年冻土和“碎屑流”密布,且频繁遭遇软弱富水地层,集多项世界性隧道施工难题于一身。在隧道施工中,中国隧道施工中的8种工法全部应用,并通过施工工艺创新,成功解决了“碎屑流”、涌水、强地应力等一系列隧道施工中的“疑难杂症”。
世界最长高原高速铁路隧道大坂山隧道,全长15918米,为兰新高铁第一特长隧道。施工单位中铁十八局以管理制度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四个标准化”和高起点准备、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验收“三高”为目标,克服大风、干旱、昼夜温差大的特殊气候环境,通过开展劳动竞赛等活动,成功攻克高原高寒高地应力地区特长高铁特大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难题,捷报频传:今年2月13日,大坂山隧道全线贯通,随后实现了全线四座重点隧道第一个衬砌、无砟轨道完成,并积极支援兄弟单位进行台车拆除和无砟轨道施工,得到业主的绿牌嘉奖。
“太先进了,真了不起!”今年7月30日14时许,随着体量巨大的铺轨车轻舒铁臂,将兰新高铁最后一段无砟轨道铺上路基,来自四川的农民工户登友、户登钱俩兄弟,被正在祁连山隧道内进行铺轨作业的大型铺轨机和闪光焊轨机所深深震撼。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凝聚成这一刻的完美收官,建设者们欢呼雀跃,互相拥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这见证“历史性的一刻”,承担铺轨任务的中铁一局甘青项目部党委书记朱荣华感慨万千:“我在西北边陲修了46年的铁路,本来没想到会来青藏高原。看着眼前这明快、顺畅的无砟轨道,只有经历了困苦的人才能够品尝其中的甘甜。”次日,甘青段大梁隧道内最后一根长轨在钢花四溅中完成无缝对焊,兰新高铁结束线下工程施工,实现全线铺轨贯通,进入联调联试。
贴心动车,源自量身打造
今年9月初,青海首次迎来“和谐号”动车组,动车组型号为CRH5052A,编组8辆。
在青藏铁路公司西宁车辆段动车所,记者见到了这列披红戴花的“和谐号”动车组。和行驶在平原的动车组不太一样,驶进青藏高原的动车组需要适应高原的气候,因此这列动车组是专门设计制造的高寒抗风沙动车。同时,为了保护高原的生态环境,这列全封闭动车组的车厢类似飞机的客舱,车内循环系统全靠空调换风。排污采用集便系统,实现零排放,不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可以说,这列动车组是为驶入青藏高原而特别订制的。
兰新高铁沿途共有3个动车所,分别设在兰州、西宁和乌鲁木齐。近500米长的西宁动车所是规模最小,但却是国内海拔最高的动车所,有“动车港湾”的美称。动车所党支部书记卢云峰告诉记者:“我们清灰的工作要比内地大得多,多的时候两三个小时,十几个人一起清,每一天入库都要进行清灰。这样的话就能确保旅客更舒适地乘坐我们的高原动车。”
兰新高铁青海段属于平均海拔22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气候条件相对平原来讲要复杂而多变。为了保障与平原地区一样的乘车舒适度,动车内的温度保持在22至24摄氏度,与车外低至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形成巨大温差,从而对动车的保暖设备和密封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西宁动车所所长张毅介绍:“针对低温寒冷的特点,车厢内加装大功率空调和电加热设备,防结冰处理,包括车门、排水管道的防冻,加了一些伴热设施。动车车窗包括车门基本是一个整体固定安装。”除了高寒之外,青藏高原的紫外线也比平原地区强烈,动车上配备了专门的防紫外线玻璃,在保护乘客视力的同时,能更好地欣赏雪域风光。
兰新高铁一路上穿越戈壁沙漠、百里沙区和高原隧道,如何获得稳定的动力成为一大难题。11月6日,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海拔3545米的干柴滩变电所一次送电成功,成为目前国内海拔最高的铁路牵引变电所。中铁电气化局兰新项目部副经理孙立谦这样比喻:“在海拔3500多米的地方建了中国第一个牵引供电的高原变电所,就相当于给铁路供电的心脏,确保网上不断电,列车不晚点。”
11月18日晚8时,兰新高铁供电工程大通330千伏牵引变电站顺利带电投运,标志着兰新高铁在青海境内建设的民和、西宁、大通、门源等6个牵引变电站全部带电投运,为年底正式开通运营提供了坚强的动力保障。据了解,为满足兰新高铁动力保障与供电需求,自2013年9月起,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投资7.8亿元,建设了与之相配套的330千伏供电工程,其中,新建330千伏开关站2座,改扩建330千伏变电站8座,新建330千伏输电线路11条共349.6千米、组立铁塔795基。
从11月25日起,兰新高铁青海段由联调联试进入运行试验阶段。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于12月10日零时起新实行的全国铁路运行图,国内高铁开行范围扩展至28个省市区,其中青海、甘肃、贵州、内蒙古西部四省区将首次开行动车组列车。“高铁进入青藏高原标志着我国已掌握高海拔、高纬度、高寒地区的高铁制造、运维技术,与欧洲老牌高铁生产国家相比,我国在此方面目前占据优势。”青藏铁路公司西宁站改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朝阳说。
如今,兰新高铁正式运营,全国快速铁路网终于有了青海的分量。从黄河之滨的甘肃兰州,到连绵起伏的天境祁连,再到瓜果飘香的乌鲁木齐,这条1777公里的钢铁“巨龙”,必将演绎成“民族线”、“团结线”、“经济线”,把新的希望和繁荣带给沿线各省区,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