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才和他的“康巴人的天堂” 记称多县清水河镇生态移民社区原党支部书记索才

03.07.2015  11:01

    快到玉树机场时,从飞机上俯瞰这片辽阔的大地,湛蓝的天空、奇峻的山峦、广袤的草原和众多的河流……高原盛景尽收眼底。

  机场不远处,一个用藏汉双语大字标有“康巴人的天堂”的帐篷群在美丽的巴塘草原上如同洒落的黑珍珠一样,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这里的主人就是我们要采访的对象——称多县清水河镇生态移民社区原党支部书记索才。

  眼前的索才身材瘦弱,脸膛黑红,那副似乎坐不住、等不及、急匆匆的样子让我印象深刻。聊天中我们得知,他的“坐不住”是有原因的,原来,去年已经退休的他还在为清水河镇生态移民社区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东奔西跑,还在为后续产业发展困难焦头烂额。

  这个出生于称多县清水河镇一个普通牧民家的康巴汉子,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勤劳的双手,与牛羊为伴,走上了风雨兼程的生意路,一时间成了村里人艳羡的对象。然而,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自己富了不算富,带着乡亲们一起富起来才算富。”

  为了早日实现大家一起富起来的这个心愿,他筹措大笔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大力扶持扎哈村的养殖业,吸收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不断扩大创业队伍,为扎哈村牧民群众统一购进母畜、集中出售牲畜,成为为牧民群众谋福利、办好事的第一人,乡亲们的年收入稳定增加。

  被评为青海省5星级乡村旅游点——“康巴人的天堂”藏文化旅游度假村在巴塘草原是最“吸睛”的,最大黑帐篷面积可达1130平方米,全部用牦牛毛制作完成,历时一年完成。

  “制作的初衷就是保护和传承黑帐篷制作的传统技艺,也寄希望于能够通过超大黑帐篷的落成助推新玉树旅游热。灾后重建以来,玉树受到了全国各地的帮助,作为本地人,我希望用我们这里最独特的魅力喜迎四方宾客,参观体验超大黑帐篷,感受藏族绚丽的游牧文化和古朴的民风,还能够在这里看到传统的玉树歌舞、吃到最地道的藏族美食。” 初见面时有些局促的索才,说到他的“康巴人的天堂”,眼神里就透露出激情和想望,说话间,自豪之情流溢而出。

  有人说,他是一个多情的人,看到住户的窘境,已过不惑之年的他还会泪流满面,甚至拿出身上所有的钱交给住户;

  也有人说,他是个无情的人,遇到社区里的群众毁坏环境,制造垃圾,便面色铁青地找上门讨理,似乎毁坏了他们家一样;

  有人说他是个胆小的人,对于社区里的人财物开支“斤斤计较”,深怕损害群众的微小利益;

  也有人说,他是个胆大的人,不惜筹集巨额资金,置办“康巴人的天堂”。

  乡亲们眼中的“矛盾综合体”却有着一颗善助他人的柔软心肠。生活在清水河镇,索才从没舍下对这方牧民群众的牵挂——

  扎哈村尕加算得上是受索才帮助的最大受惠者,当初家中牛羊不多,经济拮据,可是现在的尕加是远近闻名的专做帐篷的“专家”,月收入至少5000元以上;

  同村的扎西江措也是从当初的略懂裁缝成了现在服装店的小老板,前年在索才的资助下,到西宁专门学习服装加工一年多,后来在清水河镇开了家服装店,每年纯收入可达7、8万元;

  红旗村的边玛姐妹是“康巴人的天堂”的工作人员,月薪3000元,加奖金、全勤奖,管吃住使得姐妹俩省了好多开支,家庭困难的他们可以在这里后顾无忧地安心工作……

  为了能给困难群众多一份帮助,他先后为扎哈村群众解决了6万元买仔畜贷款;帮助牧民群众销售牛羊5000多头只;为10户特困户解决住房问题;为全县贫困户捐款2万多元,并提供牛羊饲养技术7项;此外,他个人投资建成空心砖厂,年利润近10万元,基本解决了清水河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畜棚建设用料难和牧民就业难问题,为牧民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虽然没上过几年学,但生于这片草原的索才深知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深知珍贵文化财富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多年来,他以民间文化保护者的身份,在牧区宣传和保护游牧文化,组建阿聂措牧人促进协会保护家乡秀美的湿地滩和宁静的阿聂湖泊,以物质上的付出保护着这片没有被破坏的青山绿水,保护鱼类不被大量捕捞,定期清理河道。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就像草原上的牛羊数也数不清,如果说,草原上的“康巴人的天堂”是一颗颗黑色的珍珠,那么索才便是那一颗最璀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