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烟瘴挂峡谷发现雪豹等众多珍稀动植物(图)
长江源烟瘴挂大峡谷
长江源烟瘴挂大峡谷
长江源烟瘴挂大峡谷
中国经济网1月14日讯(记者温宝臣)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青藏高原生态调查报告小组今天发布报告称,经过近10个月的定点观测,在“长江源烟瘴挂大峡谷方圆40平方公里区域记录到雪豹、白唇鹿、马麝、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等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兔猻、猞猁、水獭、藏原羚、盘羊、岩羊、石豹和棕熊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缘毛紫菀、密生波罗花等有种子的植物200多种,其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植物4种。
中国科学院孙鸿烈院士此前对该调查项目进行评审时认为,此次科考区域和科考成果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调查采取摄录像方式,在10公里长的峡谷内安装了39台红外照相机,一旦野生动物进入拍摄区域,红外相机可以连续拍摄3张图片,同时启动摄像功能。根据数月的观测数据发现,烟瘴挂峡谷内雪豹的种群密度是世界最高的,每100平方公里的数量超过20只。据以往记录,中国境内的雪豹分布的平均密度是每100平方公里 0.5—0.6只。但烟瘴挂的雪豹密度远高于此。仅在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9—14只个体。
烟瘴挂野生动物数量超乎想象,雪豹9-14只、野牦牛20只左右、白唇鹿50-80只、马麝狼10只左右、岩羊500-800只,还有一定数量的兔狲、棕熊、石貂、猞猁、狐狸等。烟瘴挂峡谷内植物学考察,缘毛紫菀、密生波罗花等有种子的植物200多种。
烟瘴挂峡谷是长江上的第一个大峡谷,位于海拔4500米的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措池村。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冰川、雪山融水与长江南源当曲汇合后称为通天河,宽达数公里的辫状河道被冬布里山阻挡,通天河收为一束,形成万里长江的第一个峡谷——烟瘴挂峡谷。通天河在莫曲河口被冬布里山阻挡,河水在群峰之间左右冲闯,形成这条10余公里长的水上通道。
烟瘴挂峡谷草地几乎没有放牧活动干扰,以针茅、嵩草、苔草为主的草地质量非常高。这里草地面积虽然不大,但生产力极高,所以能够养活数量较大的食草动物。特殊的岩石地貌把周边降水蓄积到峡谷内部,更有利于牧草的发育。烟瘴挂峡谷中沟壑纵横,分布着极其丰富的植被类型,包括草原、草甸、山谷草甸、谷坡灌丛等,满足了不同动物的食物需求。
但另一件事情也为烟瘴挂峡谷生物的命运蒙上了阴影。据说在峡谷东口的牙哥拟建设一座水电站,项目一旦上马意味着大型机械将对这一带进行开肠破肚的开挖。那时,开山破土的爆破声划破峡谷的宁静,烟瘴挂的野生动物只能四处逃窜。如果大坝蓄水成功,长江最后的急流——通天河便停止了奔涌,水位提升40米,回水100公里,烟瘴挂峡谷中主要草场将被淹没水下。等到工地趋于平静,回归的岩羊、雪豹们,因没有足够的食物来源而逃离,烟瘴挂的食物链将彻底断裂。
中华环保基金会秘书长李伟在会上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事关民族的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幸福指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尤其是在河北省参加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民主生活会时强调“青海是中华水塔,西藏是世界屋脊,如果把青海、西藏污染了,多搞几百亿的生产总值又有什么意义呢?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给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
李伟说,“三江源”生态保护具有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意义。人们常说“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贡献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保护“三江源”生态不仅仅是青海的事,也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我们既要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负责,也要对子孙后代负责,在新常态下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来自环保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所、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绿色江河等单位专家,一致认为此区域地处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该区的科学研究和监管保护,同时呼吁严格禁止一切影响该区的开发活动。
近年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关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开展了系列了公益活动。2010年资助“绿色江河”组织,开展长江冰川考察项目,提供了长江源最大的岗加曲巴冰川退化4000米的报告,在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引起强烈反响。2012年开展青藏高原斑头雁保护项目,使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受到保护。2013年支持开展“清洁青藏线”活动,青藏公路沿线垃圾污染问题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