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根据地——冀鲁豫的中国故事》研讨会在京召开
评论分享字大字小
4月20日,长篇报告文学《根据地——冀鲁豫的中国故事》研讨会在京召开。(《党建》杂志社供图)
新华网北京4月21日电(王志艳)“历史并非易碎品,因为它有记忆。”长篇报告文学《根据地——冀鲁豫的中国故事》开篇这样写道。作品以大量珍贵的资料展示了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近日,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以增刊的形式出版了这部由山东籍作家李延国和李庆华共同完成的作品。
《根据地》一书史料丰富翔实,故事感人至深,生动表现了冀鲁豫根据地军民在艰苦的战争中同呼吸、共命运的情形,真实再现了冀鲁豫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作品突出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人民是党永远的根据地”这一主题,不失为一部珍贵的党史读物和群众路线教育的教材。
在20日北京举办的作品研讨会上,作者李延国、李庆华就《根据地》的调研和创作过程作了介绍。李延国把创作过程比做“像考古学家一样,去发现每一块历史的碎片。”更是感慨“写作中常老泪纵横,情不能自已,内心为革命先辈无私、刚毅、崇高的品格和对信仰的坚守所震撼和感动。”
评论家李炳银认为,“人民是党永远的根据地”如同《根据地》这部作品的“眼”,其中表达的情感和对历史的理解是丰富而深刻的。“作品在‘散点透视’的创作方法中有核心、有坚硬的骨架支撑。就像近期热播的《平凡的世界》,好的作品依然会有广大的观众。”
与会专家认为,这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历史报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品融入了作家真挚的情感,两位作家深入实地采访、调研,收集到大量第一手的鲜活素材,以厚重的笔墨书写人物,体现了文艺工作者为人民抒写的责任担当和自觉的艺术追求。
研讨会特邀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刘纪宏朗诵了《根据地》中的片段,在朗诵过程中两位数度落泪。来自菏泽的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现场演唱了反映冀鲁豫人民抗战的歌曲。
4月20日,长篇报告文学《根据地——冀鲁豫的中国故事》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举行了赠书仪式。(《党建》杂志社供图)
4月20日,长篇报告文学《根据地——冀鲁豫的中国故事》
研讨会在京召开,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朗诵《根据地》中的片段。(《党建》杂志社供图)
4月20日,长篇报告文学《根据地——冀鲁豫的中国故事》研讨会在京召开,著名表演艺术家刘纪宏朗诵《根据地》中的片段。(《党建》杂志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