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林业部门努力推进生态建设与精准脱贫的双赢

26.04.2016  15:11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海省生态保护与服务脱贫攻坚行动计划》,该计划确定到2017年,全省设置生态公益管护岗位4.31万个,基本保证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贫困农牧户每户有劳动能力、具备条件的1人从事生态公益管护工作。通过增强管护力度,确保贫困地区湿地萎缩、水土流失和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等重大生态问题得到基本遏制,也使贫困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实现贫困群众脱贫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

      2015年,全省已设置公益林、天然林、湿地管护员公益岗位102303人(户),发放管护资金61395.11万元。此次新增林业生态管护公益岗位9877人,全省林业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将达到11万多人(户),年管护资金达到8.27亿元。

近年来,我省林业部门通过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发展林业产业,把生态保护和精准脱贫紧密结合起来,让贫困群众在保护生态的过程中实现稳定就业精准脱贫。“十二五”以来,结合全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实际,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绿水青山创造更多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贫困群众收入的增长点。依据《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与价值评估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报告》测算,我省沙棘、枸杞经济林生态效益价值达到34.4亿元,其中沙棘28.9亿元,枸杞5.5亿元。在明确“东部沙棘、西部枸杞、南部藏茶、河湟杂果”的发展思路上,狠抓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全省建设沙棘、枸杞、藏茶、核桃、樱桃、树莓等特色经济林基地310万亩。全省林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7.4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近42.94亿元。其中,枸杞产值32亿元(枸杞干果产量达到5.1万吨,干果销售收入达到31.75亿元),沙棘产值4.4亿元。

      根据2015年调查统计,沙棘、枸杞、花叶海棠(藏茶)等产业对农牧民劳务增收贡献达到7.44亿元,带动农牧户2.37万户,农牧民6.76万人。其中,枸杞产业农牧民劳务增收达6.6亿元,带动农户1.34万户,农牧民3.6万人。农牧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枸杞采摘10.9万人(次);沙棘产业农牧民劳务增收贡献达到0.8亿元,带动农牧户1万户,农牧民3万人;藏茶产业农牧民劳务增收贡献达到400万元,带动农牧户420户,农牧民1600多人,户均增收近9500元,人均收入近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