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 精神扶贫提信心
青海新闻网讯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门源县坚持把精神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加速器”,采取扶志、扶德、扶智“三扶”措施,引导群众拔出思想“穷根”,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扶志提振脱贫致富信心
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县、乡、村三级分别成立宣讲小组,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县情大调研、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见效”讨论活动,下基层、进乡村、入农户,组织开展了思想脱贫集中宣讲活动,同时宣传部门着力宣传我县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干部、扶贫第一书记、脱贫户以及致富带头人,用身边的先进事迹鼓舞人心、凝聚合力。汇编发放了涵盖13个方面73项党的惠民政策的《门源县惠民政策明白册》4万余册,一户一册发放到户,制定了《脱贫攻坚政策问答口袋书》《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一本通》2万余份,涉及各项扶贫政策的汇编宣传单3万余份,让群众全面了解党和政府为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所实施的各项惠民政策措施,动员引导贫困群众提振信心,更新观念,主动脱贫,做到人穷志不穷,有效解决了脱贫攻坚中存在的意识贫困问题。
扶德涵养脱贫致富风尚
坚持把道德建设融入脱贫攻坚全过程,针对近年来农村结婚大操大办、高额彩礼导致因婚致贫现象,坚持不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移风易俗。期间,紧紧抓住眉户戏剧团这个深受群众喜爱的演出团队,编排了以揭露现状、移风易俗、倡树新风为主题的新剧目《高额彩礼》,共演出59场次,观众达1.6万余人次。同时,印发《移风易俗·从我做起》宣传手册4.2万册,深入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了针对索取高额彩礼的移风易俗倡议书,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市民公约,与农牧户签订了“节俭养德、移风易俗”责任书,引导农牧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拒绝抵制陈规陋习,崇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了婚前富裕婚后贫现象的发生。
扶智鼓足脱贫致富底气
坚持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进一步激活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的重中之重来抓,以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组建了“理论+文艺+扶贫”十九大精神宣传轻骑兵队伍,历时39天在全县109个行政村7个社区巡演113场次,充分利用回族宴席曲、眉户戏、花儿、快板、歌舞、民间曲艺等多种文艺形式进行宣传,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宣传到了千家万户、百姓心中,使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强底气。期间,注重把巡演和扶贫结合起来,由政府出资40.6万元,文化部门与参演文艺团队所在村签订了演出协议,参演农牧民艺人每人增收1.13万元,参演民间文艺团队所在村每村获得村集体收入5.98万元,使巡演成为脱贫增收的新渠道,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同时,把扶智与发展乡村体育文化事业充分结合起来,109个行政村农牧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每年为44个贫困村放映公益电影500余场(次),保证每个贫困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