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工商部门重拳整治非国标插座销售市场
( 记者 崔永焘 报道) 5月初,北京、上海等37个省市消协发布“非国标插座不安全,睁大双眼防风险”消费警示后,青海省工商局迅速对市场上销售非国标插座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和集中整治,净化市场经营环境,确保消费者人身安全。
针对电源插座的销售特点,工商执法人员以电器连锁店、专卖店、超市商场、小商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区域,以不符合GB2099.3—2008新强制性国标的万用孔电源插座和两芯插座等淘汰产品为重点排查对象,组织开展摸底调查。通过摸排发现,市场上售卖不符合新国标插座的现象较为普遍,违规销售商家既包括苏宁、华联等大型商超,也有小商品批发市场及遍布城乡的诸多土产小店;销售的非国标插座品牌中既有公牛、子弹头等驰、著名商标,也有福喜多等不知名的杂牌产品,甚至还有部分三无产品,为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埋下极大隐患。
根据摸排情况,省工商局及时下发清查非国标插座的紧急通知,明确了非国标插座的区别方法、市场清查的重点内容以及违法行为的法律定性,确定各类电器卖场、超市商场、建材市场、五金土产杂货店铺等为重点场所,以产品是否符合商品质量安全标准,标签、警示标识是否齐全,是否注明生产厂厂名和厂址,是否在商品包装上配有中文说明,是否取得3C强制性认证为重点内容,在全省集中开展统一清查行动,行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人员762人次,检查经营户1711户,查扣不合格插座12794个,价值15.21万元,立案17起,涉及品牌29个,案值达12.599万元。在对违法行为的后续处理上,全省工商系统严格把握法律界限,综合考虑构成违法行为的主客观原因、违法情节、造成的违法后果等因素,分别采取行政指导、限期整改、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召回产品和立案查处等方式规范违法行为,既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保障了合法经营者相关权利。
针对消费者缺乏非国标插座识别知识的现状,省工商局在有关新闻媒体上及时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插座时需要注意商品外包装上的厂名厂址、执行标准、注册商标和3C强制认证标识等相关产品信息,甄别插座外壳做工、尺寸、插孔及插销个数,留存购物发票凭证,有效提高了消费者识假辩假能力。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对非国标插座的后续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销售不合格插座行为,确保消费者者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