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问卷:调查问卷显示六成受访者不满食品安全现状

26.01.2015  09:54

  青海新闻网讯   35岁至40岁市民最关注食品安全 发现问题后多数人忍气吞声

  昨日,都市报推出的《我们吃得安全吗》调查问卷受到广泛的关注,共有169位普通市民和“两会”代表委员通过都市报纸媒和“掌上青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填写了问卷。其中,35岁至40岁年龄段的读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最为关注。不少读者在接受调查时提出,最关注食品安全对孩子的影响。

  169份问卷中,年龄段在35岁至45岁的有134份,占到七成以上。另外,七成以上的问卷中,认为食品不安全是现阶段对健康威胁最大的问题,其次为医疗安全保障、环境污染、意外伤害隐患。

  问卷中,60.7%的受调查者对现阶段食品安全的现状不满意,28%的受调查者认为食品安全现状一般,近几年变化不大。仅有8%的受调查者对食品安全现状满意,认为食品安全环境逐渐好转。

  注水肉和病死肉、农药残留超标、地沟油回流餐桌,成为青海人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八成以上的参与者有过购买过期、变质、不安全食品的经历。但在发现所购买的食品出现问题时,很少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最多选项为忍气吞声,其次为找商家退赔。

  儿童食品成为受访者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接受调查时,很多调查对象表示,虽然通过多次整顿,学校附近的小吃摊、零食点在减少,但兜售三无食品、不合格食品的商店仍然存在。流动摊贩很难取缔。儿童们更喜欢色彩艳丽、口味偏重的食品,难有辨别意识。同时,部分调查对象对现阶段正规场所销售的儿童食品也提出疑问。

  七成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最突出环节为加工环节,其次为生产环节和监管环节。

  近八成人认为应该重判违法者,建立完善制度,其次为吊销营业执照,不允许再涉足食品行业及处罚渎职官员。

  “政府和监管部门需要加大食品安全执法力度,从源头治理,增加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对三无食品,无执照的小作坊和黑加工点零容忍,避免有害食品流入市场。”一位受调查者如此建议。

   四名人大代表麻辣点评食品安全

  昨日,都市报推出的《我们吃得安全吗》问卷调查,不但引起百姓关注,更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会上讨论的热门话题。多位代表昨日在会上就“食品安全”问题发声,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通过政策层面、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让百姓真正身处阳光、高效、有序、放心的食品安全环境。

   祁敬婷:增加“不讲规矩”食品制造商的失信成本

  省人大代表、农工党西宁市主委祁敬婷:现在无论是媒体还是官方,都有一个误区,就是经常在给消费者上课。比如,如何辨别食品的优劣,如何看是否是地沟油,然后提醒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规避等。实际上,应该给失信者以警钟,告诉消费者如果发现食品有问题,应该打哪个电话,找哪个部门投诉,售假者最终会得到什么样的重罚。而不应该让消费者成为辨假专家,这些事情应由职能部门完成。祁敬婷说,建议政府部门早日建立地沟油、违规添加剂、农药残留等相关检测标准。同时,应该在各个环节建立规范,尤其是建立“诚信机制”,让造假者无处可逃。让那些对食品安全漫不经心、为牟利而“不讲规矩”铤而走险的人受到重罚;并建立一处违规,处处受限的诚信机制,让造假者明白“失信成本”有多大,最终起到震慑作用。

   马宁:重奖“食品安全”线索举报人

  省人大代表,民革西宁市主委马宁:我认为对食品安全,应该建立一个全社会奖励机制。即政府设立奖励基金,鼓励老百姓发现黑作坊、三无食品、制造商违法添加添加剂、生产商违规使用农药后,向政府举报,政府根据举报人线索的重要性,向举报者发放奖金。这样,可以在全社会建立阳光体制,让造假者无处可逃。

   薛长红:让百姓及时了解食品安全信息

   人大代表、海东市乐都区人民医院医生薛长红: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食品安全导致住院的案例较少,但一旦发生,就可能是大事。我认为现在百姓对生活中食品安全存在疑虑是因为知晓度有限,获得信息不多,总是看报道,什么苏丹红、地沟油,但老百姓又不掌握专业的检测方式,需要职能部门及时检测,及时公布。

   刘浩年:西宁市城西区建立阳光厨房

  省人大代表、城西区区长刘浩年:去年,西区建立了50座阳光厨房,今年,我们还将建起350座。所谓阳光厨房的意思是,我们将在餐厅的厨房设立全程录像系统,让就餐的人可以看到厨师在厨房里的一举一动。同时,我们将阳光厨房中的所有食材建立可追溯体系,哪怕一根葱,一瓣蒜,是从哪里进的,有无过期,是否正规渠道,食品药品监督部门都可以随时看到。今年,我们还将下大力气整治小餐馆的卫生状况、建立更多的食品可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