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查处违反八项规定和党纪问题311起——青海省纪检监察工作系列报道之一
2015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纪委和省委、省纪委的部署要求,驰而不息、层层推进、步步留印,走出了我省持续推进作风建设的“路线图”。
2015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的纪律各类问题311起,处理768人,同比增长32%,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29人,同比增长55%。通过问卷调查,干部群众对全省作风建设满意度为93.46%,比上年提高2.1%。这些数字变化的背后,正是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主责主业的有力见证,更是我省驰而不息抓作风的具体体现。
落实“八项规定”无小事
平安区自来水公司副经理安生栋为儿子举办“升学宴”,受到行政警告处分。
省发展改革委农村发展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孙饶斌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电力公司经理更拉违规收受管理人员现金受到免职和行政记大过处分。
南川工业园区地税分局干部张曦连续旷工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降级处分……
“绳锯可断木,滴水能穿石”。如果说反腐败带来的是刀刀见血的震慑效果的话,那么八项规定注重的是小事小节,就是从细微处入手,着眼于以往不是事儿的细节。
规范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省纪委严格执行《关于规范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对违反规定的5人进行了问责处理。实行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要按干部管理权限向上级党组织、纪委和所在党组织报告的制度,目前向省纪委报备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的省管干部57人,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
纠正违规收送红包礼金行为。针对中央第三巡视组向我省反馈“利用节庆及婚丧嫁娶收受礼金、红包问题比较普遍”的问题,在全省开展拒收送礼金、红包承诺活动。省直机关有2名干部主动上缴了购物卡和现金,全省15万多名党员干部作出书面承诺。
规范乱发津贴补贴、福利行为。针对群众反映“一些机关单位财务制度不公开不透明,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滥发津补贴和福利问题发生”的问题,省纪委会同省直纪工委、审计、财政部门对省直单位账目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同时调整了月报制度,增加“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项目。数据显示,2015年查处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工作纪律问题13起,问责处理19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人,省纪委点名道姓通报曝光12人。
关注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省纪委把解决反映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线索作为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8个市州纪委工作汇报,对掌握的问题线索进行起底、梳理,目前省纪委交办的28件问题已办结27件,问责处理41人。
紧盯“四风”问题不手软
隐形“四风”问题不易监督,不易发现,有反弹、回潮和依旧故我的现象;党政机关较重视,企事业单位、行业相对松一些;通报曝光点名道姓不够,有的甚至是零查处、零通报……针对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省纪委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四风”问题的新形式、新动向,拿出新举措、新方法,努力解决监督中的短板。
“一主四辅”常监督。从去年9月起,在市州、省直厅局、国企中全面开展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大行动,形成了“一主四辅”(省纪委,各市州、省直机关工委、省国资委、省教育工委)的多层级监督面。目前,检查省直厅局下属单位96家,翻阅资料1000余册,查阅账目凭证2000余册;检查考核企业集团本部3个,下属二级子公司14家,发现问题122起,省国资委纪委已通报3起发现的典型问题。
紧盯节点不打烊。每逢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省纪委都会下发通知,发送廉政短信等方式打招呼、早提醒。组织8个市州之间开展交叉检查3次,检查5个市州,抽查市县15个,所属单位部门70余家,发现并向市州、县区党委反馈问题100余个。依托录音监督举报电话、“党风政风行风投诉”举报平台受理并办结党风政风类投诉举报121件。分节点对138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人员进行了集中通报曝光,发挥了从严执纪的正面引导和惩戒警示作用。
执纪问责不手软。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是反“四风”的“撒手锏”。去年省纪委常委对9个作风整治不力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在全省纪检监察网站纠正“四风”监督举报曝光台,点名道姓通报曝光383人。通过加大问责力度和通报曝光频率,给党员干部释放了执纪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