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让我在阅读中等你……——记青海“儿童阅读”推广第一人徐洁
青海新闻网讯 “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每天清晨,西宁市城中区的小学校园里,稚嫩而韵味十足的经典诵读不时飘出。在这里,“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这浓浓的书香告诉古城的角角落落:阅读,这股清新的风,正在校园上空轻轻拂过……
送来这缕缕清风的就是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局长徐洁。4年来,她以不服输的倔强和追求梦想的执著,坚定地走在“儿童阅读”的推广路上,顽强地改变着全区的教育文化生态,践行着“让教育回归原点,让孩子感受成长的快乐,让老师享受生命表达的丰富多彩”的教育理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颗颗最美的种子,播撒进师生们的心田,成为了青海“儿童阅读”推广第一人。
(一)
每当我们走进西宁市城中区所辖的21所学校,总能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浸人心脾,这就是“教育归真”、“儿童阅读”的教育文化底蕴,聆听孩子们的诵读声,使笔者不由想起朱熹的话——“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静思。”虽然说城中区的“儿童阅读”实施不到两年,但各校已进入“读书不觉已春深”的美妙之境。
为什么这片沃土上氤氲着浓重经典文化的氛围呢?这其中有着怎样的缘由呢?徐洁回忆道:在从事教育的日子里,我始终忘不了山东大学徐显明校长在济南的演讲中所说的“没有道德的教育是一种罪恶”这句话。后来,我常常焦虑:教育人如果忘了出发的原点,就会导致形式大于内容、好心办成坏事。在前进的道路上,教育人不能忘记这个“原点”,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基于这样的认识,2012年,徐洁向局领导班子提出了“让教育回归原点,让学生感到成长的快乐,让老师享受生命表达的丰富多彩”的办学目标与理念,并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实施人才工程为抓手,不断创新机制转变观念,打出了一套教育人才培养的组合拳,使该区教育工作逐渐突破瓶颈,走上了跨越式发展之路。
“校长、教师教育,可以说是教育的‘工作母机’,其发展态势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改革中,作为教育局长的徐洁意识到,激发人才成长的内生动力,才是人才队伍成长的关键,只有点亮校长、教师心灵的明灯,才能照耀学生心中的智慧之光。
此后的日子里,“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发展智囊团”应运而生。区教育局聘请北京、南京等地的十余位教育专家为城中区教育出谋划策、传道授业,进而激活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育热情。同时,城中区实施了“全国名师带徒工程”,选派优秀的年轻教师赴外地“拜师学艺”。知名教育家常丽华、孙双金、张齐华等智囊团成员不计报酬,利用3年时间为城中区培养了12名“成长中的名师团队”核心学员,学员们学成归来后在5所学校做全课程理念推广,把所学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全新的教育理念生根发芽;此外,城中区努力打造“卓越校长锻造工程”。在《当代教育家》杂志社的帮助下,国内一些优秀的教育专家为该区的校长们量身制定培养方案。这两大工程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联动效应,“校长有约”、“发现之旅”已成为城中区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养书生本色,蕴英才气象;修专业深度,立文化高度。”此后的“星火计划”、“教师兴趣社团”等活动的深入实施,再度实现了该区教育以文化育人,走教育个性化的道路。
在教育归真的路上,城中区教育落实“全人”教育,努力在“小课题、真问题”上做文章,切实让孩子们享受着“人在中央”的理念带来的美好校园生活,使学校成为孩子乐学、教师乐教的乐园,全课程的深入实施将被割裂的学科打通,让“深井”连成“汪洋”。
城中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大阅读”观的影响,逐步呈现了“深水阔道载行大小车船”的诗意目标。“全课程”实验、“乡村城市少年宫”也让学生从书桌上解放开来,“教师兴趣社团”、“各校特色校本课程”更为师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自助餐”。
(二)
一直以来,挚爱阅读的徐洁老师一直在思忖:如何把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到孩子的面前,让书香浸润童年?究竟走哪条合适的路子才能为孩子们成为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从担任城中区教育局长后,徐洁常常对校长和老师们说,孩子的童年需要并适应斯文的、高贵的阅读。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为学生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选择雅致的阅读内容,传授合适的阅读方法,为学生打好人文底子,让经典文化成为孩子内心的“收藏”文件。
为此,徐洁倡导并在低年级推广绘本图书阅读;中年级推广经典诗词散文阅读;高年级推广整本书阅读,并且在区属21所学校开展了阅读改革实验。这种摸索式阅读方法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该区的教育生态文化的发展。
2014年底,与“亲近母语”研究院的多次接触,给了徐洁很大的触动:什么是天堂?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一个大的计划开始在她的心底酝酿——致力于儿童阅读的推广,做一位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为了实现计划,2015年6月,徐洁与领导班子成员们开始踽踽行走在推广“儿童阅读”的路上。为了让孩子们人人拥有一本经典读物,为了使孩子们成为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奠定基础,她,常常夜不能寐。
“钱?钱从何处来?”“各校人均图书已达标,何须再浪费财物?”不解、指责,怀疑接踵而来,但这并没有打消她的追求。
“我不要你的钱,只要你购买我们指定的出版社的图书,以保证‘儿童阅读’书籍的质量”,面对私企老板、相关单位等负责人的怀疑与不解,徐洁不止一次对他们诚恳地说。
磨干了嘴皮,跑细了腰腿,几经努力,近50多万艰辛募捐来的赞助款终于有了下落。带着温度与厚度的《日有所诵》《全阅读》这两册免费经典读物,成为辖区学校2万余名孩子手中心爱的读物。望着装帧精美的读本,听着孩子们的欢呼声,她和局领导班子成员流下了难言的泪水……
解决了“儿童阅读”落地生根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如何解开涵盖21所学校2万余名学生、10多万名家长、1000余名教师这个大群体阅读的“罗马结”。她与局领导班子一道研究,决定突破思维定式,用“以引导需求,均衡资源”的“佩剑”,劈斩出新的路径。 从2015年6月起,“亲近母语”走进城中区、“阅读地平线计划”的实施,阅读逐渐成为该区教育的新常态。面对“儿童阅读”计划的实施,更多的老师觉得肩上的担子加重了。徐洁及时下学校,与老师真情交流,经常召开校长座谈会,与校长们交换意见,帮助大家提高认识,改变理念……
为了让“儿童阅读”在全区生根开花,培养“种子老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区教育局成立了由84人组成的“儿童阅读种子教师”团队,积极为种子老师创造各种条件,诸如,在活动中给种子老师赠书,让种子老师先行动起来;提供场所,将研讨活动、种子老师沙龙等安排在人文气息浓郁的场所,让种子老师的思想在温馨诗意的环境中碰撞出火花。
城中区的“儿童阅读”,让人切实感到“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的氛围。每天,孩子们拿出一些时间,静下心来,放慢脚步,沉浸经典,置身良辰美景,好读书不求甚解,不亦乐乎!
随着“儿童阅读”的如火如荼,激起了一部分年轻老师们“点灯”的热情。但一些校长的不支持,同事们的不了解,也让这些热血青年置于两难之境地。得知这一消息后,百忙之中,徐洁又亲临学校,站在老师的角度做校长的工作,并提供经费,让这些老师外出学习。
在走访中,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李思贤老师的回忆让笔者深受感动:年轻的李老师欲与几位年轻老师办一个“伏羲班”,其宗旨是以伏羲文化为引领,传承华夏经典文化。孰想这一计划一提出,立即遭到非议。得知此事,徐洁为保护老师的热情,积极与校长沟通,与老师们倾心交谈,支持李老师“招兵买马”。
为了进一步深化“儿童阅读”,在徐洁的精心规划下,各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儿童阅读”活动掷地有声。教育经费再紧张,只要“亲近母语”研究院举办论证会或培训班,她就大力支持;同时,每年定期邀请梅子涵、徐冬梅、岳乃红等国内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做客城中区,为该区的“儿童阅读”传经送宝。
(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今,徐洁的良苦用心已得到上级领导、学校、师生及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清晨,稚嫩的诵读声如丝丝小雨一般在各校的上空弥漫。先贤的教诲、经典的诗词润物无声,沁人心脾。虽然,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不能如古代的学子那般闻道如沐春风,但在童声中,依然能感受到那绵长浓郁的文化气息。
这正如家长所说,自从《日有所诵》《全课程》走进学校生活以来,我家的孩子一天一个变化。昨天清晨他一醒来,揉着眼睛漫不经心地对我说,妈妈,被子挡住了我的去路。这富有诗意的话语竟出自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口中,让人大为吃惊。这一切变化都源自阅读,源自城中区的阅读改革……
一位家长也这样说,我家那个小诗人哟!她看了顾城的《黑夜的眼睛》,竟当场写了一首诗:离开吧/黑夜/世界早已和平/充满快乐/离开吧/黑夜/我们在光明中长大/早已与黑夜无关……
大同街小学的校长说,“儿童阅读”刚起步时,老师们带着各种情绪在观望。现如今,老师们也喜欢上了阅读,过去那种形而上的指导、被动消极的态度,被经典文化所覆盖,主动、积极、勤于阅读,使“阅读”改变了师生们的文化认同…… “孩子,让我在阅读中等你!”现如今,这句话已成为城中区各学校老师们一声声温馨的呼唤……
如今,在“儿童阅读”推广这条路上,徐洁不负众望,她的教育归真、让阅读点亮儿童人生底色的做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很多人为徐洁的远见深深感动,也用最热切的期待为“儿童阅读”的前景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