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阅读·老西宁:半个多世纪前的自行车

21.12.2015  07:22

  青海新闻网讯 上世纪50年代初,老西宁城的一些地方散落着几家修理自行车的铺子。当时家中若有自行车是富裕的表现。那时候西宁市很多的自行车是外国生产的。街上到处能看到英国的“兰羚”、日本的“富士”“三枪”“菊花”“欧狮”和东德的“钻石”等牌子的自行车。

  那时还有很多技术高超的修车师傅,大新街南口东铺的张师,东大街铺子的顾师(家住下饮马街东边),还有徐“杂匠”等都广为人知。特别是有个叫张先生的修车技术高超。

  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生产的自行车已陆续进入百姓家中。最早的是“飞鸽”牌,又有“永久”牌。到了70年代中期,国产自行车越来越多。有“凤凰”“金鹿”等自行车已普及到广大老百姓家中。在上下班时段,大街上的十字路口车流如潮,十分壮观。

  在农村,农民把“51型”永久牌自行车称为不吃草的毛驴。它既是良好的交通工具,又是运送农产品的便利工具。一段时间这种型号的自行车成为凭票供应的紧俏商品。

  记得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所有的自行车都要到交通部门办理自行车执照,登记并安装号牌。当时自行车执照分公家和私人两种,公家的车牌是红色的,私人的车牌是蓝色的。

  当年自行车要求灯、闸、铃齐全完好,才能安全行驶。有的自行车在车上配有小型发电机,以供车灯照明。有的用存放电池的方形车灯,挂在车把中间。用红布包着,夜里十分明显。

  由于自行车的增多,在各大商店门前有了存车处,每辆车每次收费两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