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新材料“守护”敦煌生态安全
新华网兰州11月19日电(记者郭刚 程楠)2014年以来,来自中科院寒旱所的科研人员运用防沙治沙新材料,在甘肃敦煌的各个景区和风沙口,有效控制了当地大片的流动沙丘,使敦煌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自然奇观及生态安全得到更好保护。
地处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位于库姆塔格沙漠东部边缘。库姆塔格沙漠面积位居中国八大沙漠第六,而其流动沙丘则为第一。长期以来,敦煌四周被沙漠戈壁包围,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在其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绿洲仅占4.5%,防沙治沙意义重大。
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记者看到,一种使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织成的固沙网格将原本流动的沙丘固定了下来,在使鸣沙山下的流沙不再四处蔓延之时,也让其毗邻的月牙泉免遭了沙患。
“这片区域是我们使用防沙新材料建成的功能性固沙网格实验区,面积约为2500平方米。”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牛清河介绍,材料使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在一系列网格形成的‘U'形固沙槽面,沙落其中会被自然吸附、板结,有利于沙丘的固定。”
牛清河告诉记者,与传统防沙治沙使用的草方格相比,使用高密度聚乙烯、超吸水纤维等可降解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来防沙治沙,不仅具有寿命长、耐老化、可反复使用的优点,而且它们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化学稳定性好,治沙固沙效果非常明显。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敦煌全市范围,除鸣沙山月牙泉在使用防沙治沙新材料来治理流沙之外,在莫高窟崖顶之上、在敦煌十余处风沙口,科研人员还通过利用高密度聚乙烯、平织塑料、尼龙等新材料,采用新型阻沙固沙网固沙压沙、设立尼龙网栅栏等新技术来防沙治沙,有效防止了沙丘流动和土地沙漠化。
牛清河表示,依托日前在敦煌成立的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防沙治沙新材料专业委员会,科研人员将致力于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来治理沙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