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提高救灾应急工作水平

12.05.2014  11:09
核心提示:   近年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着力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救灾工作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成立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在政府设立救灾应

   近年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着力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救灾工作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成立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在政府设立救灾应急工作办公室,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体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完善预案体系,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健全州、县、乡、村4级预案体系,明确各级政府救灾工作的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形成上下联动、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救灾工作运行机制。州委、州政府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防震救灾应急演练,各地区、各部门、驻军部队积极参演,在实战中检验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救灾工作机制的实效性。同时,各地自主开展了不同自然灾害种类的应急演练,建立了常态化机制。

  强化备灾体系建设,提升灾害应急能力。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先后建成州、市(县、行委)及偏远乡镇救灾物资储备库10个,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形成以州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中心、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为基础、乡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为补充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体系,物资储备初具规模。州政府出台了《海西州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和《加强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意见》,规范了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日常管理、物资调运、采购储备工作,明确各级政府救灾物资投入长效机制,规定每年州级财政安排250万元、县市安排100万元、行委安排50万元,在7年内逐步形成满足一次性救助10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万人的应急救助能力。制定了《海西州避难场所建设规划》,依托学校、广场等空旷地带确定应急避难场所60个,提升了防灾能力。

  加强救灾队伍建设,强化救灾工作能力。一是建立由驻地武警、消防和民兵预备役部队为骨干的救灾应急救援队伍,及时应对抗灾抢险救援工作。二是建立部门和地方联动机制,密切协作,分工负责,有效开展救灾工作。三是建立民政灾害信息员队伍,全州培训灾害信息员420人,配发相应救灾装备,按规定程序上报灾害信息。四是整合社区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认真贯彻《民政部关于加强减灾救灾志愿服务的指导意见》,动员社区内公务员、医生、教师、学生、离退休干部、退伍军人、民兵等人员加入社区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和服务工作。全州具有各类专业知识的减灾救灾志愿者793名,在减灾救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展防灾知识宣传,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一是利用“减灾日”开展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各级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节点,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营造全民科学防灾避灾的良好氛围。二是利用各种传媒加强防灾减灾和避灾自救知识宣传,播放和登载相关科普知识,增加了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三是不断强化城乡社区居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开展“防灾减灾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课堂”活动,按照社区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预案、有避难场所、有宣传活动、有救生工具、有自救常识、有应急队伍、有减灾档案的“八有”要求,大力推进“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全州12个社区被评为“全国减灾示范社区”。

  推进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近年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镇化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示范村建设,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设计规范,按照达到7度以上抗震设防要求,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9800户,重点解决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残疾人等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加快实施水利、交通、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矿山安全治理,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牧业,全州综合防灾能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