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沟村的第一书记
青海新闻网讯 乐都区寿乐镇阳关沟村扶贫工作队在第一书记白洁的带领下,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重点对象,打破以往传统扶贫方式,采取“党建+产业”的互动扶贫模式,带领阳关沟村群众找准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寿乐镇阳关沟村群众的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洋芋、油菜籽等农作物为主,2015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280元,没有集体经济,更没有支柱产业。第一书记白洁带领扶贫工作队走村串户,与群众拉家常,准确掌握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走访,白洁深刻认识到,村里没有产业、没有技术,脱贫致富难以保障。为找准阳关沟村产业发展方向,白洁对这个村的各种资源现状全面分析,找准突破口,因地制宜制定了“阳关沟村产业规划”,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和农村党员的带头作用,精确对接贫困农户,并涵盖一般农户。在扶贫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宣传调动下,村民们逐步转变观念,贫困户脱贫信心倍增。
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经过充分酝酿,确定发展产业愿望强烈,且有一定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的共产党员余海昌为产业发展带头人。针对阳关沟村现状,白洁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支持,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组建了村级劳务公司——海东市乐都区阳关沟村海昌劳务公司,并邀请派出单位海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村级劳动力,并颁发了从业资格证。该公司注册资金为200万元,由产业带头人全额出资,村民大会投票推选产业发展带头人余海昌为法定代表人。村级劳务公司成立后,已组织培训钢筋工、砌筑工50人次,和受训村民协调签订了3年的用工合同,经过培训,这些村民可直接在县城附近建筑工地务工,并可承担200万元以下乡镇建设项目和美丽乡村项目的实施以及其他项目的劳务分包业务。同时,村党支部为务工群众建立了详细的人事档案,方便就业信息快速地传达到农民工手中,达成就业意向后由劳务公司帮助农民工与用工单位签订协议,“党建+产业”的扶贫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白洁认为,扶贫要扶在根上、帮到点上,说到底,就是要通过“输血”,激活“造血”功能,达到这一目的重点在于“授之以渔”。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结合所在贫困村实际,才能让贫困村有“造血功能”,斩断穷根、挖掘富源。
驻村工作队了解到阳关沟村是省级旅游村,但缺乏旅游产业链开发后,主动抢抓旅游资源优势,在乡村旅游产业上做文章,将旅游业确定为村里的发展主业。目前,已申报落实2000亩种草项目、300万元旅游发展项目、蔬菜补贴项目及低压改造项目,并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家庭牧场养殖,为全村65户精准扶贫户每户配发羊种2只、鸡苗20只,为当地土鸡蛋注册了品牌商标,印制包装袋(箱),并联系订单销售,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服务业和特色种养殖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