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伊赛迈山下奔小康的脱贫户们

21.10.2018  09:12

  青海新闻网讯 “这藏家奶茶的味道太正宗了,农家乐的饭菜也好吃。”

  “是啊,阿伊赛迈山风景秀丽,自然生态优美,秋景也别有一番滋味呢。”“十一”长假期间,来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旅游的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在农家乐品尝完饭菜后大家更是啧啧称赞。

  在平安区巴藏沟乡的最南端,有一座阿伊赛迈山,海拔4142米,奇势巍峨耸入云天,常年白雪皑皑,周边树木环绕、溪水潺潺,是一处风景迷人的地方。山下有一个以藏族为主的藏汉杂居重点贫困村——上郭尔村。

  上郭尔村共有103户374人,其中藏族就有88户323人。全村现有耕地123公顷,耕地大多以山坡地为主,自然条件差,群众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小麦、菜籽、马铃薯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种植结构单一,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收入来源有限。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且年事已高,憨厚老实的张才让不能外出务工,只能以少量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维持生活,家里经济状况捉襟见肘。2016年,儿媳妇又因不堪家庭的重负撇下年幼的儿女离家出走,儿子也因此一蹶不振,这使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在农村,像他这样的年龄,本该是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可因家庭的重大变故,使他重新挑起了生活重担,但他毫不气馁,在农村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开辟了新的人生之路。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张才让通过个人申请、社员代表评议等程序,驻村工作组将他纳入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重点扶持。后在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的帮助关怀下,为他申请落实“家庭牧场”项目,大力发展养殖产业。

  国家的各项政策全面向贫困户倾斜,于是就有村民议论:“张才让这回好了,被评上贫困户,啥都不用干,就等着国家给钱花了。”张才让听了这些话,心里很不是滋味,脸上火辣辣的。

  “我并不觉得贫困户是多么光荣的事情,现在政策这么好,总不能坐享其成,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以后还要带动全村群众和我一起奔小康。”张才让不停告诫自己。

  正是在“不等不靠,要致富靠自己”信念的支持下,通过扎扎实实落实政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一年后,张才让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贫困线标准,顺利摘掉“穷帽”。

  脱贫后,张才让并不满足于现状,在养羊取得一定成效后,他又开始养鸡、养猪,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同时,还鼓励儿子学习烹饪技术,学成后依托本地旅游资源开起了“阿伊山第一家农家柴火鸡”店。

  有了上郭尔村旅游资源的地理优势,加上藏族人民勤劳淳朴、待人热情的性格,“农家柴火鸡”客源不断,开业当月就净赚5000元,这使张才让的致富信心倍增。有了信心,张才让还准备继续扩大自己的养殖业规模,对店面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烹饪技术,提高服务质量。

  “为打造生态游,上郭尔村党支部积极鼓励藏族群众开办‘绿色生态藏式农家乐’。目前,全村开办农家乐5家,带动本村青年就业24人,经过不懈努力,保持以农村生态本色为特色的农家生态旅游已初具规模,群众的致富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相信以后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巴藏沟乡党委副书记李国保说。

  如今的阿伊赛迈山下,有很多像张才让一样通过政策扶持和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村民,他们始终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并为自己脱贫而感到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