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女人的来信》出版 曾被改编成话剧、电影

22.03.2016  11:01

  《陌生女人的来信》国内出版,其作者斯蒂芬·茨威格被称为:

  “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

  《陌生女人的来信》面世伊始就引起广泛关注,该作品是由奥地利的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是其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由该书改编的电影、话剧更是盛演不衰,它曾被徐静蕾搬上荧幕,被孟京辉改编成话剧。记者日前获悉,云南人民出版社推出了茨威格的名作《陌生女人的来信》新译本,该译本由孟京辉撰写导读,与茨威格隔空对话。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吴波

   高尔基曾赞赏这篇小说

   “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陌生女人的来信》选自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患者》,用书信的方式,讲了一个女人20年的旷世之恋,对女性心理描写尤其深刻。故事讲述作家R在41岁生日那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来自一个将死的女人,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作家R对此一无所知。

  这是一个女人的“悲剧”,却成了全人类的“童话”。高尔基曾由衷地赞赏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1928年茨威格应邀赴前苏联,与高尔基结识,他被高尔基誉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在写给茨威格的回信中,高尔基说到,“读着这篇短篇小说我高兴地笑了起来——您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然毫不羞耻地哭了起来。”

  该书出版合作方编辑刘碧蓉向记者介绍,在茨威格所有小说中,他的“链条小说”影响最大。“链条小说”共分三部:《初次经历》、《热带癫狂症患者》和《情感的迷惘》,这三部作品分别从童年、成年、老年的视角来观察人的心理情感,构成了人生的链条,《陌生女人的来信》选自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患者》。这些“链条小说”充分体现了茨威格的艺术特色,即运用心理分析,巧妙地揭示人的心灵这一“黑暗大陆”,将读者带入一个陌生而吸引人的情感世界。

   孟京辉执导话剧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话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茨威格的这本小说,由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 “中国剧坛百变女郎”黄湘丽挑梁主演。自2013年首演至今,该剧累计演出量超过300场。

  据悉,在今年5月,孟京辉和赖声川这两大戏剧界导演将首次在杭州正面PK。两人的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也将同期碰撞。

  孟京辉为新译本《陌生女人的来信》撰写了导读。在导读中他表示,“最初打动我的不是故事,而仅仅是这个名字《陌生女人的来信》。我并不觉得故事里的爱情与我有关。”但是“陌生女人”带着强烈宿命意味的勇气,“让人不忍看却又不能不看,这种极致的美感就是艺术的真实。”谈到把原著搬上舞台时,他说,“茨威格的语言有很强的韵律美和画面感,这种‘可朗读’的文字是有很强的戏剧基因的,它更内心,更适合一个人来表现,也给了导演发挥的可能。”

话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海报

   通过“她”的行为,看到“信念”

  孟京辉坦诚:在这个创作过程中,美国“垮掉的一代”和他们的文学作品给了他很多灵感。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它们那种对于命运的嘲讽、自省和无力,那种精神上的荒凉和永不磨灭的跋涉、探索,让我看到了和“陌生女人”相通的东西。你可以说她的情绪是极端的,态度是偏执的,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她的行为,看到一种可以称之为“信念”和“意志”之物。我觉得情绪可以酝酿,态度可以伪装,但一个人有信念是制造不出来的。

  《陌生女人的来信》小说创作于1922年,在那个时代,男性面对命运,可以选择拿起枪和子弹去反抗。但更多的时候,面对战争这样大的宿命,人们其实是没有选择可言的。对一个出身寒微的女性来说,选择更少。如果一个女性天生想要追求一种超越于琐屑庸常之上的东西,她可能会以命相搏而去保全生命中最尊贵的部分。

  孟京辉说:“我们无法判定,陌生女人的形象是否源于生活,很有可能只是作者的一种想象,也或者茨威格在写作中投射了自己。这个故事在一百年之后依然被人们所喜爱,当你和悲剧进行对话的时候,你油然而生某种生命的力量,这是一种奢侈的美感。今天的人们还有感受这种美感的能力,是一种幸福。希望你们在阅读本书过程中,感受到这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