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扛起雪域关角的钢铁脊梁 ——记青藏铁路公司德令哈工务段天棚桥隧养修工区工长吴瑞青
青海新闻网讯 关角山,是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区的天然分水岭,是祖国内地通往西藏的“海藏咽喉”。平均海拔3800米的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道——关角隧道就位于此,这里常年高寒缺氧环境恶劣,年平均气温零下0.5℃,一年四季都需要取暖。而在这里长年累月地驻扎着保证铁路安全运输的保卫者和劳动者……
时间追溯到1984年,一位年满19周岁的青年背起行囊,来到位于平均海拔3800米的青藏铁路西格段关角山。从此一坚守便是30年。30年,他用生命扛起了雪域关角的脊梁,不仅仅是坚守,更是万千奋战在千里青藏一线职工的缩影。30年来,他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技术标兵”和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颁发的“火车头奖章”等诸多荣誉。他——就是青藏铁路公司德令哈工务段天棚桥隧养修工区工长吴瑞青。
每当春运时节,是关角山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也是吴瑞青和他的工友们最忙碌的时候。春运期间,隧道内气温也是最低的时候,由于隧道内洞壁常年渗水,一个晚上过去,隧道内洞壁就会结起巨大的冰柱、冰锥给行车安全造成隐患。
守望千千万万人安全出行,是职责,是义务,更是他一生坚守的信念。多年来,吴瑞青在桥隧工岗位上练就了一套“望闻问切”的绝活,当火车安全顺利地经过一座座桥梁,他从心底里感到踏实。作为一名桥隧工,吴瑞青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没有正常的节假日,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每天工作重点就是乘坐轨道车进入到工作地点,对隧道内设备、检查设施,检修关角隧道内的边墙、拱顶渗水检查,清理隧道排水侧沟,补充缺失的排水沟盖板等工作,以确保隧道线路设备的稳定。
工作中的吴瑞青认真负责,勤勤恳恳,面对工作总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走进吴瑞青的宿舍,关于铁道工程的书籍堆满了床头,关于业务学习和现场病害的笔记整整写满了十几本。每天晨会吴瑞青都会给职工们讲要有“安心山区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些朴素的话语。对新来的青年职工,他不仅关心他们的生活,时常手把手教青年职工们和面、压面条、蒸花卷,更是抓紧对青工们的业务培训……
这里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大家却能融洽相处;这里环境虽然艰苦,但却创造了几十年安全无事故的佳绩。
1993年的春运,对于吴瑞青来讲是终生难忘的日子,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妻子预产期提前,临盆的妻子需要丈夫,即将出生的孩子也需要父亲。而春运对于吴瑞青来讲是最繁忙的时节,面对即将分娩的妻子,吴瑞青心里焦急万分,结婚十几年在家里陪伴妻子的时光屈指可数,而在妻子即将分娩的关键时刻还不能陪伴在她左右。在那个无线电技术相对没有普及的年代,无法知道妻子和孩子的情况,等到三天后吴瑞青换班到家时,这个皮肤黝黑而又腼腆的汉子,说不出一句对不起或是老婆辛苦了之类的话语,只是抱着孩子看着妻子傻笑……
每到夏秋季节是桥隧工区最忙的时候,吴瑞青和工友们利用短暂的施工期对桥隧设备集中大维修施工,除了日常工作,吴瑞青还带着青工们整理仓库,利用工区废旧材料制作货架,力争创建青藏铁路标杆式库房,由于工区离最近的天峻县来回车程得一个多小时,职工们的饮食问题也成为吴瑞青的一块心病,为了让职工们吃到新鲜蔬菜,他还带领青工们在工区没有硬化的空地里种植蔬菜。
由于长期高海拔和超负荷的工作,今年10月份,吴瑞青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被查出肺动脉高压,这在医学界是属于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且只有五年的存活率。可吴瑞青却偷偷地把诊断书藏了起来,他不想让妻儿和远在山东独自一人生活的九十岁高龄老父亲对他有所牵挂……
“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就要坚守到底。”吴瑞青坚定地说。
30年来,吴瑞青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高原工匠精神,无怨无悔,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关角艰苦的环境下一干就是几十年,他就像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了关角隧道,也滋润了万千旅客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