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国防用爱守护——记兰州军区第21集团军某团政委邓涛
(本网记者 朵海平 摄影报道) 一腔报国情,他在祖国大西北一扎根就是二十年,把青春奉献给国防事业,矢志强军;一颗爱国心,她用柔弱肩膀担起一家老小,成为丈夫的坚强后盾,无怨无悔。这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兰州军区第21集团军某团政委邓涛和妻子葛琴。
采访时,邓涛提起独自支撑着一个家并任劳任怨常年照顾四位老人的妻子,以及常在梦里喊着“爸爸”的女儿,只有一声声的叹息:我亏欠她们太多了!
对于老人,他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对于妻子,他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公;对于女儿,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但是,他绝对是一名称职的军人。军人邓涛的故事应该从1994年大学刚毕业那时说起。
“大学毕业时,大多同学分配到地方参加工作,而我下了一个从军的决定,很多人不理解。”邓涛出生于1973年,在他21岁刚读完大学之时,面临着人生路上的一次重要选择,要么分配到某单位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要么坚持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军人。
邓涛在进行战术指挥
“那时我对军人的憧憬超出了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范围,我觉得军人是神圣的,他们的职责是在用生命保卫着我们生活着的这片土地。正是他们的奉献,也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其乐融融,社会和谐安定。”年轻的邓涛最终还是选择了理想中的职业——军人。同年7月,他参军入伍,踏上了去往甘肃的路途,开始了他二十载的戎马生涯。
“坐着去往甘肃的火车,越往西走我的心里就越凉。那时还没有进行西部大开发,西北地区的发展相对东部比较落后,而与东部自然生态上差异性,也让我这个来自江西的南方人大为震撼,我心里暗自叫苦,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荒凉的地方!”当邓涛从火车车窗第一次接触到自己服兵役的第一站时,他的心里不免起了波澜,因为对于南方孩子而言,从一个温湿之地到干冷的西北大漠,首先环境的适应就是一道难过的坎。
正式开始军队生活之后,他又慢慢发现,自己除了在气候等自然环境中面临着难以适应的挑战之外,在军队里战友们的“特殊照顾”更是令他受不了。“那个年代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很少,从领导到士兵都觉得提笔写字的‘秀才’干不了军事训练的活儿。”
邓涛正在进行战术演练面对大家质疑的眼光,邓涛没有灰心丧气,他刻苦训练、努力工作。随着能力素质的提高,也逐渐赢得了官兵的认可。
凭着对于军人这份职业的崇敬和热爱,邓涛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从一名排长干起,先后荣立三次三等功,经历过多个岗位,升任至目前第21集团军某团的政委。
2008年春天,摆在邓涛面前的又是一道选择题,是到大机关晋升职务,还是远赴某国执行维和?
“人的一生晋升的机会不止一次,但是展示国威、出国维和的机会只有一次!”2008年3月,邓涛远赴某国去执行了维和的任务。
在某国他和他的战友们顺利完成了所有任务,而那近九个月的维和日子也让邓涛对军人、国家、国防的概念又有了深刻的感触。“某国常年内战,贫穷、饥饿、病痛相互融合,煎熬着当地的人们,一位25岁的硕士女研究生也要伸手乞求一片面包。我很庆幸我生活在一个安稳和谐的国家,老百姓要想生活的好,离不开强大的国防。”
邓涛说:“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国防哪有国家,我很感恩我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里,同时我很荣欣我能成为守护这个国家的一名军人。”
而常言道:每一个军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好军嫂。
在谈起爱人葛琴时,这个铁骨铮铮的硬汉瞬间变得沉默寡言,他反复跟记者说的也只是“亏欠太多”四个字。
葛琴是一名人民教师,邓涛和她在大学时期就相识相恋了,后来葛琴为了支持他的理想和事业,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家里四位老人的责任。
“政委担任主官将近六年,累计休假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嫂子独自一个照顾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政委父母先后做手术、女儿骨折,政委都没有赶回去。”四级军士长薛飞林告诉记者。
三营教导员杨永虎说:“葛琴嫂子真的是一位好军嫂,政委很忙很少回家,她不但没有半句怨言,还把整个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嫂子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坐火车大老远主动常来青海看政委,尤其是每年春节,她会来陪政委一起过年,为了珍惜在政委身边的每一分钟,嫂子每年除夕夜都会陪政委站岗,这也成为了团里人人称道的一个感人画面。”
作为一个女人,葛琴也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可作为一名军嫂,她理解丈夫的事业,并且用她柔弱的肩膀勇敢挑起生活的重担,有泪从不对着丈夫面哭,有苦从不对着丈夫讲,用这种方式默默地支持着邓涛,支持着她的丈夫所热爱的国防事业。而当记者在访问的尾声对邓涛和军嫂葛琴表达由衷的敬佩时,葛琴说:“像我和邓涛这样的家庭在中国还有很多,他们也用同样的方式默默付出和终身奉献来诠释着对国防事业的爱,对国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