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党旗红 打铁还需自身硬——记兴海县中铁乡党委

30.06.2016  12:47
青海日报

   一个让人“头痛”的后进乡镇,是如何走出低谷,成为和谐稳定发展的先进乡镇,新一届中铁乡乡党委的积极探索与实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铁”系藏语,意为野牛遍布的地区。这里平均海拔4300米,是一个条件艰苦的纯牧业乡。由于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因循守旧,成了远近闻名的后进乡镇。如何让这个班子软、队伍散、发展弱、秩序乱的乡走出低谷,新一届乡党委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改变,始于一场“硬”碰“硬”的对决

  2011年8月,乡党委从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开刀”,成为全县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乡镇。

  杜宗村当时有低保户56户,享受低保待遇的多集中在部分上访户、“缠访”户和“霸王”户中,真正需要低保救助的村民往往却享受不了,村内矛盾纠纷不断。

  乡党委成立专项整治工作组,深入群众走访了解,详细掌握村民生产生活状况,坚决取消了部分不符合低保政策的人享受的低保资格。并严格按照政策规定,采取贫困户倒排方式,让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户享受到了低保待遇。

  这一改变引起了少数人的不满,极少数村民四处上访,状告乡党委“霸道”行径,把乡党委推上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也引来了青海法制报、新华网等媒体的记者带着“问题”暗访中铁乡。

  当记者了解到乡党委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规办事,极力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实情后,从暗访转变为对乡党委的坚决支持者。他们说:“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不是来挑毛病的,只要做的对,我们就要大力宣传、全力支持,你们做的很好。”由于得到了县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中铁乡彻底清除了过去的“人情保”、“关系保”、“抓阄保”、“纠纷保”。

  借着这个契机,中铁乡着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修订村规民约。发挥老党员、离任村干部、有威望的村民的作用,组建村级民主议事小组,保证了村民的参与权、监督权和知情权。

  村民拉美说:“以前村里干什么我们不知道,对低保、定居房、太阳能照明村干部想给谁就给谁。现在村里干什么事情都开会研究,宣传公布,工作做得越来越公平公正”。

  “没有团结稳定和谐就没有发展”

  过去的两个部落之间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现在的群众矛盾纠纷不断。乡党委书记公保扎西主动进位、迎难而上,在近两年时间里,数不清跑了多少遍村社和寺院,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充分听取村民意愿和诉求。2013年6月,由乡党委牵头,在退休老干部、宗教界人士和原所属部落所有村社干部的共同参与下,长达20余年的纠纷终于尘埃落定,双方互献哈达,群众欢欣鼓舞。老阿布拉太动情地说:“乡党委实实在在为民着想,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解决了几十年的纠纷,摘掉了我们心头的烦恼,我死也可以瞑目了”。

  五年来,乡党委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化解信访积案32起,被评为全州“信访先进集体”、全州“六五普法工作优秀乡镇”,乡党委书记公保扎西也被评为全州“优秀乡镇党委书记”。

  工作强不强,打好基础是关键

  新班子换届伊始,中铁乡就着手梳理乡村两级基础工作。通过三年努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全乡7个村建立了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草场面积、年收入状况、生活保障、住房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情况的综合家庭基本台账,摸清了全乡1811户的基本情况。由于底数清、各类数据明,现在群众甚至不用出门、打打电话就可以享受到办理低保、医保、养老及各种补助金发放、住房建设等方面的便捷服务。这对于山大沟深、居住分散、路途遥远的牧民来说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基础打好了发展就有了底气。乡党委提出了“支部+协会”的工作思路,为村民发展提供服务。全乡先后成立了2个协会、6个社团、5个专业合作社。其中华天池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吉祥藏香制作专业合作社、野血牦牛种公牛养殖基地等已形成规模,生产效益可观。村民家庭有困难协会帮助,村民致富无门路协会出点子,村民缺乏资金协会协调借款,建设美丽乡村协会带头整治。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全乡懒人少了,勤快人多了,打架的少了,打工的人多了,呈现出团结一致奔小康的喜人景象。

  中铁乡党委一班人,用辛勤的工作和为民服务的真情,在牧区群众中树立了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正如村里的老阿爸豆后太所说:“跟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党组织走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