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调研实践活动赴青调研团纪行

17.08.2014  00:11

  青海新闻网讯 7月27日,“根在基层·情系民生”——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赴青海调研团到达西宁,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工作。省财政厅为此次活动作了周密的安排。

  “根在基层”系列活动主要组织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深入基层农村、厂矿企业、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等一线部门,采取蹲点调研的形式和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工同勤。今年的活动以“根在基层·情系民生”为主题,着眼于推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的贯彻落实,着眼于建立机关青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重点对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与民生相关领域开展调研。

  (一)

  7月29日,海北藏族自治州调研团分两个小组,前往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和东川镇中心卫生院进行调研,并对门源县的两个村卫生所进行了走访。团员们通过与医护人员以及农户的访谈,对基层卫生医疗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基层卫生医疗事业面临的困难。

  在东川镇中心卫生院收费处,团员们遇到了年轻的冯大夫,开始以为他是医院的专职收费人员,一聊才知道他兼任着医院的很多工作——既要做放射科医师,又要做一些全科和内科出诊,还要在收费处收费。医务人员数量和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得每个人都身兼多职,通过一人多岗、一岗多人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行。在该卫生院,团员们了解到,这里的每一位医生一周只能休息一天,遇到患者多的时候,经常连续几周无法休息,而且,他们每天晚上还要轮流值班。有团员问他们,工作这么忙,家里是否有意见,李医生憨厚地一笑,回答道: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啊。

  中午,团员们在职工食堂和大夫们一起吃饭。当大家品尝到一份香喷喷的清炒土豆丝,不禁感叹卫生院虽然人不多,但是厨师炒菜的水平还是很棒的时候。旁边的大夫告诉大家,炒菜的厨师其实就是本院的内科大夫,这位大夫结束上午的工作之后,就要脱下白大褂,抓起菜勺,为全院职工来准备午餐。

  村卫生室是基础卫生体系的最基层单位,为广大农民提供着最贴身的医疗服务,总是在第一时间为广大农牧民解除病痛。

  调研团先后来到东川镇尕牧龙中村卫生室和孔家庄村卫生室进行调研和座谈。

  尕牧龙中村的村医是一对夫妻,两位已经从事村医工作20多年。新建成的村医办公室宽敞明亮,收拾得非常整洁,一些基本的药物和中药材整齐地摆放在药房内,虽然空间不大,但是给人的感觉很温馨。据村医马大夫介绍,这间村医办公室是镇上出钱为医生建立的,使农民在村内也能在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中就医。

  团员们在乡村医生马玉岚的带领下,穿过崎岖的田间小路,来到村民李大爷的家中。李大爷70多岁了,去年因患高血压、肺心病到镇卫生院住了10多天的院。当天刚好是马大夫回访的日子,马大夫详细询问了李大爷的身体情况,还用随身携带的听诊器和血压计做了简单的检查,李大爷的血压控制得很好。

  团员们在海北州藏医院调研藏医药的发展现状时,院长仁青说,目前,我们这里藏医药的人才十分匮乏,断层情况严重,对于藏医药的传承发展非常忧心。而藏族同胞对于藏医的信赖和感情却十分强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厚重的历史沉淀。

  调研团还了解到,民族医药人才的匮乏,不仅是当地自身的问题,也是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在民族医药发展大框架下整体考虑的问题。民族医药的发展不仅要看到人才匮乏的现状,更要分析人才匮乏的原因;民族医药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与现代医学结合;在民族医药医院已经广泛采用现代诊断技术的情况下,民族医药的制作工艺、质量控制、产品审批以及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等方面也需要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进行更深入、更充分的研究,需要充分发挥民族医药的优势,让民族医药事业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

  7月30日晚,根据安排,团员们住进了刚察县哈尔盖镇一户姓金的藏族牧民家里。金大爷和家里的十余口人像迎接贵客一样,热情地接待了大家。团员们与祖孙三代促膝交谈,详细询问了家人的健康、教育、家庭收入等情况。

  次日清晨,金大爷和家人为大家准备了酥油炒面、奶茶和馍馍。饭后,团员们开始了解牧民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并力所能及地参与了日常的劳动。学挤牛奶,到河边取水,一起与孩子们放牧牛羊……虽然这里的牧民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牧民们不断夸赞现在的教育和医疗政策好,从心里感谢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扶。

  一整天的生活体验,团员们切身感受到了牧民的善良淳朴,也体验到了牧民家日常生活的艰辛。团员陈岩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体验和调研实践比读任何书本、看任何报道更能直观地了解生活,加深对草原牧民的情感。

  在走访中,团员们了解到,青年牧民丹巴想到镇上、县城去经商,苦于无启动资金而梦想难以实现。财政部机关工会主席岳学鲲当场表态,让机关青年们把帮助丹巴实现梦想作为这次活动的实践内容之一。

  于是,了解民情,脚踏实地地帮助群众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意愿。

  (三)

  在调研的第四天,团员们来到了行程中条件最为艰苦的一站——海拔3400米的刚察县哈尔盖镇亚秀麻村医务室。

  亚秀麻村的村医叫多日杰,今年60岁,已经在村里服务了几十年,是乡里最优秀的乡村医生之一。因为对待病人像亲人一样,乡亲们对他非常感激,称他“哈布吉”,意思是神的使者,为村民们带来了健康、祥和。

  在高原漫长的冬季中,多日杰经常要在寒风中骑着摩托车到五六十公里以外的村民家出诊或随访。在村卫生室,团员们看到了很多装着藏药的罐子。藏医因其神奇的效果,在藏族同胞中深受欢迎,县里的村卫生室都能提供藏医服务。多日杰对调研团说出了目前最大的困难,一是业务用房紧张,卫生室只有60平方米,不能满足诊疗需要;二是医疗设备落后,只有听诊器等基本的诊疗工具,希望能配B超和心电图设备,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大家了解到,刚察县地广人稀,从冬季草场到距离最近的医疗机构平均需要4个小时,夏季草场则需要七八个小时。遇到危急重症的患者,经常因为路途遥远而延误病情。县里有孕产妇住院分娩免费的政策,边远地区的孕产妇都要提前一个月住到镇上或县上的亲戚家待产。

  与门源县一样,当前卫生院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专业人才和业务用房紧张。虽然卫生院医生的工资能够达到每月4000—5000元,但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卫生院落后的技术设备让大多数卫生人才望而却步。外面的人才招不进、留不住,只有当地出生的或者本院医生的子女愿意学医并留在本地服务。

  除了看病就医情况,村主任还谈到了村里的其他实际困难。亚秀麻村人均草场面积全州最少,仅靠单一的畜牧业发展经济,没有其他的致富出路。如今,经过州财政局多年的扶持,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但仍有新的困难不断出现。如何实现无房户定居化,是目前村里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与省州县三级财政卫生人员的沟通交流、探讨中,调研团为青海近十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进步而感到欣慰,为一项项医改成果的落实而高兴,更钦佩基层领导干部和群众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而在调研中,基层干部反映出的种种现状和问题也引起大家的深思。

  一次青海行,使命记心中。在离开青海之时,调研团团长初立辉即兴赋诗一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百里花海达坂关。

  关山千尺等闲度,意气风发调研团。

  根在基层走门源,情系民生在东川。

  共怀复兴家国梦,青春作伴著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