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报时评:老年之家亟需精细管理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新建、改扩建1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50个农村老年之家,建设一批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着力构建养老、敬老、孝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迫在眉睫,老年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这其中,农村养老备受关注。
以省会西宁为例,近年来,随着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势加剧,老年人对生活照料、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需求也日益凸显。据统计,全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30.56万人,占全省老年人数43.8%;其中,农村老年人12.13万人,占全市老年人的40.5%。这几年,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急剧增加,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就面临着严峻挑战。
为破解这一难题,从2016年开始,西宁市计划分年度在条件成熟的200个村建立农村老年之家,目前已成功运行150个。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甘树湾村就是其中之一。
甘树湾村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120人,其中80岁以上9人。村里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老年人多留守村中。结合农村老年之家试点项目,通过政府出一点,村集体拿一点,党员帮一点,村里老板资助一点,甘树湾旧村委会全面改建成老年之家,深受欢迎。
然而,老年之家虽把文化养老、快乐养老、自治养老融入到养老服务全过程,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子女外出务工后顾之忧,却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首先,老年之家多以村级主办为主,有老年协会的村则由老年协会管理,由于资金等困难,有的村干部积极性并不高。其次,因大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加上有的村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外出务工,只剩下老弱的老人在家,老年之家需专人管理、服务,村里支付管理、做饭等费用有困难。第三,从已运行的老年之家来看,冬季取暖问题尤为突出,只靠政府拨付的经费难以满足需要。第四,建老年之家的初衷,是让老年人不出村镇就能享受到“亲情化、人性化、个性化”的综合服务,满足他们“老有所想、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需求,然而,就目前来看,无论是政府购买服务,还是配套室内活动室,都显得不够精细。
因此,实现农村老人“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的养老愿望,还需各级政府拿出更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让农村老年人物质上富足、精神上富有,确保他们安享晚年。(林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