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青海新闻网讯 青春是飞扬的,青春是绚烂的,青春是奋斗的。五四青年节前,西海都市报记者走上街头,寻找奋斗中的青年。他们像螺丝钉一样,发挥着自己的价值。
王秀林:为了梦想,为了家
24岁的王秀林,老家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的一个村子。她已是一个男孩的母亲。两天前,她刚应聘到西宁市南山路一家火锅店当服务员。服务员的工作很忙,正值午饭时间,店里客人很多,王秀林忙碌着,短暂间歇时才能聊两句。
这家火锅店内,有几十名年龄与她相仿的年轻人。王秀林家所在的那个村庄里,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和她一样,外出打工。王秀林说,她梦想城市生活,可她与城市还有着很长的距离。
去年,王秀林家盖了房子,经济压力一下子大了起来,以前王秀林一直在工地上当钢筋工,工作虽然辛苦,收入还算可观。今年工地的活儿不好找,她这才到火锅店当起了服务员。
过几天,王秀林的丈夫要去拉萨打工,两地分居离孩子又远,这使她很不适应,可是她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她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教师,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为了这个梦想,为了自己的家,王秀林默默奋斗着。
靳培君:传播青海之美
美丽的青海湖、宽广的草原……把大美青海印在明信片上传到世界各地,这是靳培君的梦想。
靳培君脚踏实地向梦想靠近。23岁的他,喜欢摄影,拍了不少照片,开了一间小店铺,这些照片大多以宣传大美青海为主,除了这间小店,他在淘宝上也开了店铺,他的明信片每天以平均50张的销量“飞”向世界各地,为世人展示着大美青海。
谈到创业,在靳培君看来,要么创业成功,要么失败,失败就要学到经验教训。
“我喜欢青海,喜欢青海的风景、文化,我想成为传播青海之美的使者。”土生土长的靳培君对青海充满了爱,他希望自己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家乡作出贡献。
赵汉卿:为了公益卖掉咖啡馆
32岁对于一个人来说,青春的梦想可能早已被遗忘,但对于西宁公益联盟的赵汉卿来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2006年大学毕业后,赵汉卿去了杭州一家外企做企业管理,年薪10万元。工作之余,充满正义感的他经常参加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
在外奔波了4年后,赵汉卿回到了家乡西宁,用积蓄开了一家咖啡馆,闲暇之余,他组建了一个名为西宁公益联盟的QQ群,继续做一些简单的公益活动。
“兼职干公益的精力有限,效果不佳,只能解决表面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帮助人。”2012年,赵汉卿卖掉自己的咖啡馆,招募了几名大学生,注册了西宁公益联盟,专职从事基金公益项目和政府公益项目。
六个人的团队要承担许多个项目的工作,有时候一会儿搞策划,一会儿变成搬运工,工作变得繁重,可收入却从年薪10万元变成了每月3000多元的不固定收入。谈起这些落差,赵汉卿没有失望,反而觉得满足,“因为我能帮助更多的人。”
向福荣:因为热爱所以逆行
2012年12月,18岁的向福荣圆了梦想——入伍当兵。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后,向福荣被分配至西宁市城中区消防中队,成为了一名消防战士。
“这是嘉奖,这是优秀士兵,这个是比武第一,这个是个人三等功……”中队的会议室内,向福荣拿出入伍四年来的各项荣誉介绍起来。300次灭火救援、4次比武第一名、3次嘉奖、1次三等功,这一系列数字检验了向福荣入伍后的成绩。
谈起获得荣誉的感想,向福荣说,“怀着梦想,干什么都有劲。”2013年在一次灭火中,向福荣差一点被埋入倒塌的民房中,2014年,为了救掉入河里的群众,身患静脉曲张的他主动要求下水救人,在河流中大腿抽筋后,依然完成了任务。
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让这个22岁的“逆行者”比同龄人多了几分成熟。谈起未来,向福荣只希望能够一直在热爱的部队中服役,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朱晓福:青春奉献在路上
5月的省城,漫天飞舞着柳絮,23岁的交警朱晓福,身着制服,骑着摩托车巡逻。
加入交警队伍已经三个年头的他说,面对每天枯燥的工作,他也想过放弃,但当穿上这身制服,当一条水泄不通的路口被自己疏导畅通后,当一名交通违法者被自己查处后,内心的成就感给了他继续向前的勇气。
朱晓福是年轻交警中的一名,像他一样的交警在省城还有很多,他们用青春为这座城市的交通通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朱晓福说,他的青春、理想要奉献在路上,只有在路上,他觉得自己活得才有意义。
张敏: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初一(11)班的教室里书声琅琅,25岁的张敏拿着语文书站在讲台上。
张敏在省城一所中学任语文老师,刚参加工作时,每每遇到难题时,她总是虚心地向老教师请教,认真备课,现在还真有些轻车熟路了。
虽然从事教师职业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但对于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她觉得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张敏说,她的理想就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好好学习。
“每天在学校过得很充实,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慢慢体会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实也很幸福。”张敏被这种幸福和感动包围着,没有太阳的热烈,无怨无悔,与世无争地散发了自己的光和热,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