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个样板——2015“青洽会”生态文明建设高峰论坛精彩报告摘登
6月17日,2015“青洽会”生态文明建设高峰论坛举行。来自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钱易、杨得瑞、何继江,对以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首要的发展目标,生态文明领域的相关重要问题及先进的做法,以及该如何采取相关科学技术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对我省锂产业发展进行了探讨和交流,积极建言献策。
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打造了一个高层次、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同时更助推了我省进一步加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和感悟,对推动我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报特摘登几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保护教研所教授、世界资源研究所顾问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 钱易
【精彩观点】
生态文明的诞生源于世界上很多国家在经历工业革命很长时间以后,受到启发后找到的一条正确的道路。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创造出很多的新产品,极大地丰富了物质生活。与此同时,人们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出现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荒漠化、耕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臭氧层损耗等,这其中有污染物体、有地区性的环境问题,还有全球性的一些环境问题。
作为我们人类,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重视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要重视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从环境伦理观来说,这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的表达方式。它让我们知道要尊重与善待自然,关心自己并关心人类,要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在这方面,青海省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青海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青海一直把保护三江源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就是考虑到下游亿万人民的利益。青海对三江源的保护,不仅仅对青海有意义,对全国也意义深远。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环境影响是指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量,大量的消耗资源,就会产生大量的污染。要想减少总的环境影响,惟一的出路是提高生态效率,即产生GDP多一些,消耗的资源要少,产生的污染物也要少。
从数据来看,1980年至2000年,中国GDP每年增长9.7%,但是能源消耗量每年只增长4.6%,说明这20年里,我们GDP的增长还没有以牺牲巨大的能源作为代价。而2000年以后能源消耗的速率明显超过了GDP的增长速率,说明我们要靠提高生产效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完全协调起来。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这里我们就要提到“工业生态学”这个概念了,就是要建立共生代谢关系,减少资源浪费。要依靠技术进步,控制消费需求,减少资源开采,回收利用废物,用再生资源代替自然资源。
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再冒昧地加一句——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
如何走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需要有自己的途径。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做到清洁生产,鼓励绿色制造;产品的设计要符合生态理念,发展循环经济要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做到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要把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拓宽经济增长、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青海的盐湖化工的循环经济理念,就做得很好,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新型工业化方面值得推广。
在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做到污水不污,废水不废,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宝贵的资源。
因此,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更需要青海随着全国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新风尚。让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先行,成为一个很好的样板。
明确两个定位做好三项工作 推动青海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 杨得瑞
【精彩观点】
明确两个定位:第一个定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青海要坚定不移的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青海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也是我国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全球气候变化启动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搞好青海的生态建设,不仅有利于青海自身发展,而且对于全国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看到积极变化的同时,也要看到,未来青海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极为繁重。国家力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端连着充满活力的亚太地区,中间串着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边通往欧洲发达经济体。“一带一路”战略使青海从我国对外开放末梢站到了前沿,成为连接东西、辐射周边的重要支撑平台,这为青海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面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约束趋紧的形势,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更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青海更要坚定不移地把“生态保护优先”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坚定不移地把生态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亮丽的名片以及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坚定不移地把守护绿水青山、留住湿地碧草、确保江河源区生态安全作为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担当。
第二个定位,在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始终将水放在核心地位:水是生态之基,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资源环境基础。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水。管理好、保护好、利用好青海的水,不仅关系到青海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而且还影响到中下游省(区)的发展大局。
当下,青海面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要求与挑战,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7.54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接近国内平均水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
同时,青海严格水资源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4年青海用水总量为26.34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了5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7,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3.78%,全部实现控制目标要求。这是对全国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局作出的重大贡献,也对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此外,青海还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国家172个项目中涉及青海的有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工程、蓄集峡水库、黄河干流防洪、那棱格勒水库等10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对提高青海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生态环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发挥长期的积极效益。除此之外,青海还要大力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面上水利工程建设,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保障。
对于青海而言,要结合自身特点,通过投资引导、财政补贴、价格机制、水权制度改革等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权制度建设,强化水生态补偿制度等。
能源互联网助推能源革命和生态文明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哲学博士 何继江
【精彩观点】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政府2003年发布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构建低碳经济》提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创造实现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并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丹麦应用新能源的现状为例:目前,风能应用大于30%;2012年丹麦43%的区域供暖来自于生物能。2020年丹麦的能源目标:电力消耗一半来自风能;生物能在能源结构中占36%;与1990年相比,温室气体排放降低40%;2030年:淘汰燃煤发电厂;2035年:电力和供暖由可再生能源提供。2050年:丹麦能源系统中只有可再生能源,不再有化石燃料。
令人欣慰的是,低碳概念已经成为共识。2015年七国集团峰会。七国领导人就气候变化一体达成一致,宣布支持在本世纪实现全球经济“去碳化”,到2050年实现全球温气体排放量较2010年减少40%至70%,这对全球的人类都是意义非凡的。目前,中国积极参与低碳国际治理,用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来倒逼中国低碳发展。
基于此,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能源互联网已经势在必行。
未来的能源革命,其实就是通信革命+能源革命=工业革命的时代。将来水电资源只是用来调峰用的能源,用智能电网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移动等叠加,形成终端的有机融合,建设我国未来能源互联网平台,实现对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目前,国家电网正在设想的用“特高压”把全世界的能源互联起来,就是基于这个基础。
据业内专家们预计,205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为9.66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64%,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成为电力支柱。今后,全球能源互联网,就能形成连接北极地区风电、赤道地区太阳能发电和各洲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全球能源互联网。
而“喝西北风+晒太阳”就是新型能源体系最形象的描述。以能源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型能源体系,智能电网就是能源枢纽,智能建筑就是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储能,智能电动车就是低碳交通+分布式储能,智能用电就是只能家居,微型燃气轮机就是调峰电力。
目前,青海的水电就是巨大的需求响应资源,可以完全利用削峰填谷和负荷转移,促进风电光伏等情节能源的多发满发,青海有条件也有能力去开发和实现。所以,青海要大力发挥协同效应,将空气质量、能源革命、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协同发展。争取尽早提出能源互联网的试点项目,纳入国家能源局的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大比例可再生能源新体系,并与低碳城市试点、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智慧城市、节能城市相协同。
同时,要注重能源体系产业创新,注重培育市场主体,要和市政能源公司、综合能源服务商相互协调、合作发展。
青海乃至全国都要注重低碳产业的发展,从低碳服务业中的生态旅游、生态食品出发,去开发、培育,助推产业的发展。要在新能源产业中找到发展方向和目标,尤其关注锂电池产业链、风电光伏产业链、能源互联网,这些产业链在青海有足够的资源优势,应当去挖掘。青海如果能在锂电池的完整产业链中寻找到先机,就一定最有希望成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的典范省份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