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东大门天更蓝水更清

03.12.2015  20:11

   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十二五”以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在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发展的同时,环保抓手不松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比翼飞”,让青海“东大门”天更蓝、水更清。

  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全县共实施工程减排项目12个,结构减排项目18个,其中煤改气7家。全县化学需氧量削减量达748.27吨、SO2削减量达1943.55吨、氮氧化物削减量570.77吨、氨氮削减量为66.89吨,2015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1%。境内黄河干流官亭断面保持Ⅱ类水质,水质状况为优良;湟水河整体水质逐步转好,2014年湟水河断面水质首次实现水功能区划四类水质目标。

  以硅铁、水泥、电解铝、碳化硅企业为重点,着力强化工业污染治理。自2013年9月以来,民和县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着力加强县城扬尘、煤改气和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治理力度,完成“煤改气”85.5蒸吨,县城地区150多家餐饮服务企业安装了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加大环保投资治理“三废”,两家企业共投资900万元率先安装烟气治理设施,一家水泥企业投资573万元完成水泥窑尾烟气的脱硝处理技术改造,6家企业投资180万元新建了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两家企业建成废水深度处理与升级改造及中水回用设施。建成县污染源监控中心,与18家重点排污企业联网运行,实施视频监控和污染物在线监测。

  加大湟水流域排污口整治力度, 2011年完成15个排污口的封堵拆除和规范化整治,对6个排污口实施截污纳管治理。建成县污水处理厂并与今年10月完成二期扩建,县城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17家排污单位实现持证排污,有效控制了企业超限量排污。建成湟水河民和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强化对水污染监测。同时加强砂石资源监督管理,规范砂石资源开采。

  开展采暖期锅炉烟尘以及湟水河民和桥断面水质和排污量监测。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开展县城空气质量监测工作。从2013年起,委托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县城两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了每季度一次的监测,61项监测项目中,西沟水源地和峡门水库水源地水质4个季度全部达到并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每两年一次全分析(109项)水质监测结果达到并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

  实施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该县投资6818万元在20个乡镇97个村先后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或连片整治项目,已对205个村庄实施环卫保洁整治和长效管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加快生态屏障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三北防护林6万亩、退耕还林周边荒山造林1.05万亩、人工造林1.75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公共用地绿化8130平方米,“十二五”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3.5%,同时实施水土保持项目17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64平方公里,青海东部门户的生态屏障作用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