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交出“一优两高”发展亮眼答卷
时钟滴答,一年年悄然流逝;变化无声,待回望已焕发新颜。
201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精心组织“百日攻坚”“黄金季会战”和“夏秋季攻势”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四个奔着去”大抓落实活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有新、新中有为,呈现“企稳”“趋优”“向好”态势。
翻开这一年的“经济日历”,一组组或升或降的数据指标,一个个带着“新”字的绿色工程,一项项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一个个关乎民生的重点项目却恰似时光之足,踏出了我省这一年来快速发展的铿锵之音。
“新”字亮眼,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高原寒冬,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湛蓝的天空下,一片片光伏板整齐地排列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们正迎着太阳,源源不断释放着新型清洁能源。
荒凉曾经是塔拉滩的代名词。谁能想到,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成为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生态发电园。
塔拉滩的蝶变是青海人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以绿色循环为依托,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缩影。
2018年7月,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提出推动经济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实现从“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岁末,青海经济亮出的“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答卷耐人寻味。
有些数据降低了,放缓了:全省煤化工产业投资同比下降62.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为65.3%,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
有些数据增长了,提高了: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1%,新能源产业增长6.9%,新材料产业增长4.5%,生物产业增长30.2%,装备制造业增长7.7%。
“一升一降”的经济答卷,传递出青海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年初以来,我省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累计下达资金约357.1亿元,重点支持和保障了公路交通、铁路、机场、水利、保障房、东部城市群、藏区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实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注重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紧扣“三去一降一补”,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我省外经贸、商贸流通和电子商务等服务发展水平,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化科技创新平台整体布局,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各项补助政策,通过优化投资方向、培养经济增长点、拓展产业价值链,不断提升各行业发展和供给质量。
光纤、风力、太阳能等新兴产业占比增加;传输业、租赁、商务服务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创业主体持续增加,非公有工业较快增长……一连串发展成果,彰显青海转型升级、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伴随着“三去一降一补”稳步推进,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新兴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加快培育,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条件正逐步积累。
可以说,以新兴产业为依托,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是青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稳步向高质量建设的目标定位迈进。
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比亚迪,改革开放给比亚迪最好的礼物就是公平的营商环境!”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如是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比亚迪西宁南川动力电池工厂一期生产项目投产下线,这契合了青海省委‘一优两高’战略部署要求。”
在青海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有这样一个声音经久不息,有这样一种态度贯穿始终——“青海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坚持改革开放的思想不能落后,推进改革开放的步子不能落后。”
“营商环境对我们而言十分重要,我们希望‘一次跑’‘一次办’。”这是众多企业负责人的共同心声。如何优化营商环境、高效服务非公企业发展?我省着力释放改革红利,把“放管服”改革作为重要内容。
以政府权力的“减法”、创新管理的“加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这一年,我省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大幅压减了营业执照办理时间,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5.68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208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28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29万户。
优化营商环境,创造发展平台。这一年,非公有工业较快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3%。
盘点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数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从启动到发展建设的“大作为”。得益于国家公园的建设,三江源头至今仍保留住了最原真的江源大美,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正是这个“国字号”公园创下的一项项成功经验可供“参照”,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启动。
留得蓝天、碧水和净土,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实的举措推动全省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前三季度,西宁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位居中等靠前,在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8月和9月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为100%。
改革永无止境。这一年,一批批相继出台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付诸行动,一项项陆续推出的重大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改革以破竹之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真枪真刀不断向纵深推进。一场深刻变革在高原大地上生机迸发。
一系列务实的举措,犹如阵阵新风吹拂青海大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活力。
开放融合,大格局赢得全新空间
长江龙头,俯瞰四海。时间定格在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勇立世界经济发展潮头的上海举办,青海也组团从远山之巅奔赴而来,与世界相携同赴新的开放之约,跃上国际贸易交流平台抢抓新的发展机遇。
这是万商云集、共襄盛举的6天。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境内外采购商超过40万,累计进场达80万人……全球瞩目的“进博会”,让参展的青海团代表们眼界大开,视野更阔。
“很早以前,国外发达国家拿着iPad放牛,而我们至今还拿着牛鞭放牛。”参加首届进博会的青海三江源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永平说:“如何缩短这种差距?我认为一定要走出省门,打开省门看世界,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去引领发展。”
对于不靠海、不沿边的青海而言,经济活力因子如何加速释放,并发挥持续激发作用?这个答案自然是——开放。
回首瞩目,改革开放40年来,青海人民思想观念从僵化封闭到革新开放,从因循守旧到探索创新,开放发展的“接力”持续,合力催生了青海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我省地处内陆高原相对封闭,因此,省委省政府更加注重改革开放,以开放意识主动融入全球化发展潮流,以新能源、新产业为绿色发展路径,弥补区位劣势、不断增添发展动力与活力。
一年来,我省进一步发挥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积极推进深度融合,在与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往来、产能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有力推动了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一年来,我省健全完善各类工作机制,建立省自由贸易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举办政策宣讲培训班、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各项政策机制保障。
已成功举办十五届的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2018年再创历史新高,34个国家和地区的223家企业参展,国际参展商比例高达60%,参展国家和企业分别较上届增长25.9%和26.7%,展会现货交易合同订单和意向签约额近2亿美元。
十九年、十九届,2018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再攀升,共吸引11个国家部委、29个省区市、22家中央企业、20多个国内外社团组织和客商代表团,签署290项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500亿元。
40年发展的辉煌成就昭示,对外开放是青海发展的关键一招,也是青海与世界互动共赢的精彩篇章。
经济发展,聚力提升民生幸福
为谁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2018年11月30日,总投资约87亿元、总长461.4公里的大力加山至循化高速公路和大通经湟中至平安、都兰至德令哈、乌兰至德令哈公路建成通车。
新增一条出省高速通道。连接青甘两省的大循高速公路全长57.2公里,是我省通往东部及西南地区的重要出省通道。它的建成,使青海循化到甘肃临夏的车程由原来2个多小时缩短至1个小时,且不必翻越山高弯急、冬季冰封雪阻的大力加山。
一条公路的建成,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心。
民生改善,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我省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执政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经济稳、社会稳、人心稳。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8.9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与上年同期持平。
这一年,脱贫攻坚作为全省的“第一民生”工程强力推进。10月份,省政府批复并发布公告,批准2017年度计划摘帽的平安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刚察县、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和天峻县7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这是继都兰、同德、河南3县以及茫崖、冷湖、大柴旦3行委脱贫摘帽后,我省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3个贫困县、区(行委)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这一年,我省城乡居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加。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1元,同比增长8.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64元,同比增长6.5% ,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4964元,增长5.0% ;人均经营净收入1754元,增长10.5% ;人均财产净收入1340元,增长3.6%;人均转移净收入4606元,增长11.4%。
对尕玛文索的儿媳妇才永藏来说,新玉树让她最满意的地方是便利的交通和社区建设,“以前买东西要去指定的地方,到菜市场就要走20多分钟,现在家门口就有菜店,粮食、衣服……出门什么都买得到,方便多了。”
这是因为,在新玉树的建设中,民生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社区配套建设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建设被列为重中之重。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一幅新时代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们又踏上了新时代的追梦新征程。青海,正在以它宽阔的胸襟勇往直前,拥抱更加灿烂奔放的明天。(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