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青海人住得怎么样
青海新闻网讯 “新年新气象,这一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搬进了新房子!”这句话是不少居民共同的心声。他们有的从山上搬到了山下、有的搬进了政府分配的公租房,还有的凭自己的努力,买了新房。这些居民中,记者走访了三户人家,他们家中的装修不同,但幸福却是相同的。
温馨的公租房
位于南山路梨园片区的丽康瑞居小区,是西宁市新建成的大型公租房小区,走进小区,除了部分入住的居民外,最多的就是运送家具的工人。
小区内高楼整齐排列着,走到34号楼2单元,随手敲开一户人家的门,主人马芳红进入我们的视野,56.3平方米的房子虽然不大但很温馨,主色调为黑白两色的家具配上几盆绿植,简单整洁。今年54岁的马芳红和15岁的儿子住在一起,马芳红2014年底申请了公租房,去年11月8日,钥匙分到她的手中,11月27日,她和儿子就搬进了新家。“我都没想到,这么快房子就分下来了,激动得很,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了,我就赶紧搬进来了。”马芳红高兴地说。
马芳红在一家饭馆打零工,每月的工资除了要维持自己和儿子的生活外,还要供儿子上学,“基本剩不下多少钱”马芳红说。回忆起从前租房过日子的生活,马芳红显出一丝伤感与无奈。那时,马芳红和儿子租住在下南关87号院内,五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每月房租500元,水电费垃圾费单独交,住的条件差点能将就,可经常看房东的脸色,让人受不了。“那时候都不敢让亲戚来家里,人一多房东就要说。现在搬到自己的房子里了,亲戚们就能多来坐坐了。”马芳红笑着说。
【数字链接:2016年新建项目开工8.06万套】
2016年,我省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任务80281套,截至目前,新建项目已开工8.06万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44%。完成投资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亿元。
色彩艳丽的整村搬迁房
“现在的房子真好啊,新家真敞亮!”见到王海青新房的亲戚们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王海青一家住在湟源县波航乡胡思洞村,整村搬迁项目实施后,他们家从山上老房子搬迁到山下新房,日子也是越过越好,大儿子大学毕业在省城找到了工作,小儿子也顺利考上了郑州的一所大学。2016年,是他们一家过的最幸福的一年。
从宽敞的院子走进屋里,迎面就能看到客厅里摆放的液晶彩电和一幅三星高照的挂画,客厅周围的墙上,挂着几幅色彩鲜艳的十字绣。走进其中一间卧室,摆放着一张1.8米宽的木质双人床,床头墙上一幅真爱永恒的玫瑰图案十字绣很显眼。
王海青家原先住在胡思洞村环境最差的地方,破旧的土坯房依山而建,房背后就是黄土山坡,因年久失修,土坯房出现裂缝,夏季暴雨时节,要时刻小心暴雨冲毁房屋。在这样战战兢兢的生活中,传来了整村搬迁的好消息!现在,王海青一家搬到了平坦的地区,新房是统一盖的,房屋居住面积有132平方米,加上院子,整间庄廓院面积达到340平方米。
【数字链接:我省搬迁项目开工率和工程进度均居全国前列】
2016年青海省计划搬迁安置2.13万户,7.76万人。截至目前,全省完成易地搬迁扶贫搬迁投资18.3亿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14.3亿元,行业配套资金4亿元),开工建设安置房21333套,开工率为100%,已建成安置房10894套,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青海省搬迁项目开工率和工程进度均居全国前列。
从平房搬进新房
孙子穿着小短裤在宽敞的新家里骑着自行车,这样的场景是王富贵一直盼望的,他的愿望终于在2016年实现了。通过努力,他在去年入住了自己买的新房。
老王的新家位于西宁市湟源县盛旺花园14号楼4单元5楼。楼前没有高层建筑,家里的阳光从早晒到晚,屋里一直暖洋洋的。中午吃饭时间,餐厅饭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大米饭和猪肉炖粉条,小孙子抱着碗吃的津津有味,客厅电视柜旁,龟背竹、三角梅、蟹爪莲长势旺盛,暗红色的沙发、白色的茶几还有淡绿色的装饰花瓶,家里装饰简朴平淡,却又幸福美满。
老王从前住在平房,冬天一到,就要跟黑煤砖打交道,炉子烧得再旺,屋子里也还是热不起来。“每年买煤,花钱不说,家里啥时候都收拾不干净,还特别冷,有时水管冻住,连吃水都成问题。冬天太冷,小孙子都不愿意去院子里上厕所。”老王说。经过一家人的努力,终于买了新房,经过精心的装修,老王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数字链接:实行优惠汇率农牧民在城里也买得起房】
我省鼓励房地产企业加快转变经营模式,如根据市场需要将商品房项目调整为国家支持的养老、文化体育和旅游产业等项目,协调有关部门在土地供应、简化项目手续等方面给予支持。
此外,青海省住建部门与金融部门签订协议,降低准入条件,实行优惠汇率,为农民工、进城农牧民购房提供“农牧民安家贷”住房贷款业务。同时,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开展异地互贷。青海省建成全国首家省级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