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体育工作会议召开 副省长张建民出席并讲话
青海省副省长张建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文渊/摄
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张宁做全省体育工作报告 陈文渊/摄
与会领导分别为获奖个人颁奖 陈文渊/摄
获奖个人领奖后合影留念 陈文渊/摄
(本网记者 陈文渊 摄影报道) 2月9日,青海省体育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回顾了2014年全省体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了今后体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副省长张建民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汤宛峰主持会议,省体育局局长张宁做全省体育工作报告,副局长才让太通报2014年度全省体育系统获奖情况,杨培、杨海宁等领导出席会议。会上,主席台就坐领导分别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副省长张建民在全省体育工作会议上讲话并重点提出三点意见:
一、迈出新步伐,充分肯定青海体育新成绩、新亮点
2014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外部发展环境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顶住超出预期的困难和压力,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生产总值2301亿元,增长9.2%;地方财政收入252亿元,增长12.3%,总财力达到15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909亿元,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7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3元,增长12. 7%。全省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经济总体实力、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省体育工作紧紧围绕全省发展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品牌赛事、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的充分肯定。
一是立足行业谋划全局。全省体育工作坚持谋划全体育、引领全产业、服务全社会的总体思路,推进“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和“文化建设八大工程”。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和相关部委的支持,加大政策、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全年投入赛事经费、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经费、全民健身活动经费2.09亿元,实施了“雪炭”工程、农民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体育器材进寺院工程。争取专项补助资金4560万元,全省7个市州、16个县(区)37个大型体育场馆实现免费、低收费开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强化对基层的引导、指导、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构建体育与地方政府局地共建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去年是我省体育工作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最多,投入最大的一年,也是基础性工作做得最为扎实的一年。
二是群众体育成绩可喜。全省各级政府、体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青海省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群众参与面不断扩大,全年参加健身活动达170万人次以上。省运会暨全民健身大会,比赛项目多,群众参与程度高,社会反响很好。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升,省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省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完成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场地设施持续改善,截止2013年底,全省各类体育场地达到7978个,每万人拥有14.18个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62平方米,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计划。市州、县(区)建有“文化体育活动馆”的达到80%。全省各市(州)县(区、行委)全面实现“三纳入”。《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接近完成。
三是品牌赛事稳步提升。成功举办第十三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暨全民健身大会、第十届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2014中国乐都·青海国际高原攀岩精英赛、第四届中国·青海国际冬季抢渡黄河精英赛、“行走中华水塔”国际徒步活动、第三届“五彩神箭杯”国际民间传统射箭邀请赛等。经过十三年的发展,环湖赛走出青海,走到甘肃、宁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发展,巩固了在国际国内赛事中的地位,得到了世界各国运动员、国内外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成为三省区合作办赛、合作发展的典范。在2014年中国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上,环湖赛、“行走中华水塔”国际徒步活动被评为2014年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十佳精品线路,国际黄河极限挑战赛、岗什卡登山滑雪基地等入选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四是竞技体育基础巩固。过去一年,我省共有445人次参加国际国内比赛123场,共获第一名6个、第二名9个、第三名14个、第四至八名49个。在第七届武术散打世界杯中,我省选手毛雅杯获得女子56公斤级散打冠军。在亚洲射击锦标赛中,我省选手纪晓晶获得女子10米气手枪冠军。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中,我省选手曹茉婕夺得女子10000米和5000米两个项目的银牌,竞技体育基础得到巩固,水平不断提高。
五是体育产业已见成效。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逐年提升,保持了较高的增幅。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加速融合,环青海湖自行车骑行的人数逐年攀升,2014年达35万多人。青海体育中心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多巴基地为国内外提供了体育服务保障。体育彩票销售再创新高,全年销售额突破10亿,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事业贡献奖”。编制了多巴基地、尖扎基地发展规划,多巴基地、尖扎水上训练基地、丹噶尔自行车训练基地、玉珠峰登山训练基地、岗什卡滑雪登山基地功能重新得到定位和提升。
上述成绩的取得,凝结着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省体育系统干部职工的辛勤和汗水。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二、适应新常态,全面推动青海体育新跨越、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体育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就体育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为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全民健身作为体育产业发展和扩大消费的基础。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体育健身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列为六大消费增长点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骆惠宁书记、郝鹏省长多次批示、指示,对我省体育发展提出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城乡社区文体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充分发挥现有场馆设施的作用”。体现了对我省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也对新一年全省体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体育战线的同志们要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把握新要求,完成好“十二五”规划和“文化建设八大工程”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动青海体育新跨越、新发展。
第一,全民健身要在完善体系、普惠民生上有新作为。全面小康首先要全民健康。全民健身是民生体育,是体育服务人民的最直接的方式。要推进全民健身工作。全面完成《青海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目标任务,结合我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研究制定好新周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研究配套政策,细化任务分解,督促抓好落实。要强化条件支撑。进一步做好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健身组织和健身活动工作,强化硬件和软件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广“运动处方”,解决群众“想健身”、“哪健身”、“能健身”、“会健身”的问题。要打造品牌活动。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省大型运动会、品牌赛事已经走上了机制化道路,下一步要不断挖掘新的特色,在做好已有品牌基础上,打造新的品牌。今年重点办好第十三届青海文化旅游节和首届中国·青海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要精心组织,办实办好、办出成效、办出影响。要广泛发动群众。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工作机制,引导群众科学锻炼、全面锻炼、终身锻炼。重视群众体育组织在动员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作用,加强培训指导,切实抓好全省体育组织建设工作,加强全民健身骨干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要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立法调研,适时启动全民健身立法工作,通过健全地方法律确保依法实施国家战略,规范全民健身活动,完善体育公共服务。
第二,竞技体育要在争先争光、夺标育人上有新发展。要坚持集约发展,走精兵之路,强化科技、人才、经费支撑,努力提升竞技体育实力,为青海赢得更大荣誉。要在赛场上做到摘金夺银。在国际国内大赛上摘得奖牌,不仅是体育人的光荣和梦想,也寄托着全体青海人民的厚望和期盼。我们要在田径、自行车、射击、射箭等传统项目上下大力气,更要在跆拳道、拳击等项目上拿到更多赛会入场券。要强化项目布局,抓住优势项目,实行重点支持、重点攻关、重点突破,保持和巩固重点优势项目水平,使强项更强;要挖掘潜在优势项目实力,使弱项变强项。要提高训练水平。要坚定不移贯彻“三从一大”科学训练原则和“两严”方针,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提高科学训练水平。要认真解决练什么、如何练的问题,创新训练思维,创新训练方法,领导要关心训练,教练要引导训练,运动员要主动训练,科技要支撑训练,团队要创新训练,后勤要保障训练,思想要紧贴训练,努力实现体能、技术、战术的全面突破。要在重大基地建设上争取突破。我省目前拥有十余处国家扶持的重点体育训练基地,2014年国家考核清理和重新命名了国家体育训练基地,我省多巴基地入围全国15个国家综合体育训练基地名单。一个国家级训练基地,不仅意味着几千万的投入,更吸引更多运动员到高原训练。我们要利用好国家基地这一牌子,用自身的环境和体育设施优势,承担好国家高原体育训练任务,主动与国家体育总局的汇报,让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到多巴基地训练,促进青海竞技体育的发展。
第三,品牌赛事要在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上有新突破。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谋划,做好各项品牌赛事活动的前期调研、线路设计、对接沟通等各项筹备工作。把研究谋划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凝聚智慧的过程。赛事要不断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推进环湖赛的市场化运行问题,省政府和赛事组委会始终高度关注,积极加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真正市场化存在较大差距。体育赛事只有市场化一条路可走,要继续打造好环湖赛这一品牌,大力转变办赛模式,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手段,尤其要将环湖赛赛事主办与赛事运行相分离,推进办赛主体的专业化、市场化,实现由政府完全主导的模式向“政府+赛事公司”运行模式的转变。希望体育部门一定要精心筹办,周密安排,使各项品牌赛事在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上迈出更大步伐。
第四,体育产业要在繁荣市场、强筋壮骨上有新进展。体育产业潜力巨大,前景无限美好,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要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要求,深入调研,精心谋划,加快研究制定我省贯彻落实《意见》,明确促进体育消费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政策保障,切实加快我省体育产业发展步伐,将体育健身培育成主要的消费增长点。要优化产业布局。要以形成的体育基地为重点,构建产业发展构架。加快以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为中心,以青藏铁路沿线和兰新高铁沿线为两翼,以青海体育中心、互助自行车训练基地、西宁体育休闲长廊、丹噶尔高原自行车训练基地、海北自行车训练基地、海南民族体育训练基地、尖扎水上训练基地、格尔木玉珠峰登山基地、岗什卡登山滑雪基地和柴达木徒步营地为支点的丝绸之路高原民族体育休闲带建设。充分发挥体育产业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首位项目进行重点突破,通过上下联动,着力培育一批体育资源密集、主导产业突出、彼此错位竞争的重点体育产业项目。要壮大市场主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体育训练、体育旅游、体育探险、体育休闲等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体育企业或体育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体育产业,积极扶持中小体育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自主创业、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扶持体育培训、策划、咨询、经纪、营销等企业发展。要促进融合发展。要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科技、医疗、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融合,促进体育旅游、运动康复、体育会展等相关业态的发展。加快培育品牌赛事,积极承办国内外高水平的单项体育赛事,探索完善单项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带动体育中介市场发展,放大综合效益。体育彩票是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柱,要努力扩大规模,提高销售量,加强规范管理,确保体彩公益金的资金安全。要引进先进的委托管理制度。在青海体育中心委托经营进行尝试基础上,下一步可在全省组建一批产业化运作的专业体育设施管理公司,逐步实现全省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专业化管理,不断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多巴基地要积极探索后勤服务社会化运作方式,提高基地体育设施保养、餐饮服务、运动员公寓管理水平。
第五,队伍建设要在科教兴体、人才强体上有新路子。兴体之要,唯在人才。要着力建设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三支人才队伍,切实把体育发展转变到依靠人的素质提升上来。要加强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要完善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的培养引进机制、业务管理机制、奖励激励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做好高水平运动员的引进工作。充分调动各市州县、高校和企业办队的积极性,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为全省竞技体育突破奠定人才基础。要关心运动员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扩大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强活力。要建设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要加强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管理、经营、中介、科研等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鼓励多方投入,开展各类体育产业培训,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增设相关专业或课程,有计划地培养体育服务业专门人才。要加强现有体育从业人员的岗位职业培训,建立体育服务业专业人员资质认证制度,提高体育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
三、运用新思维,充分激发青海体育新活力、新动力
今天在座的都是市州政府、省直相关部门、体育系统的领导,是一个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领导者和直接推动者。借此机会,给大家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体育工作要善于“用大势”。就是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做好体育工作。我们应当看到,当前,我省大力发展体育的政策保障的支持力度在持续加大,改革创新的空间在不断扩大,体育的群众基础在日益壮大。青海正面临着加快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双重挑战,同样,青海体育担当着拉动消费、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任。大家一定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抓住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工作在整个大局工作中的份量加重、地位提升的机遇,主动顺应大势,坚定发展信心,找准着力方向,创新发展模式,努力推动我省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体育工作要善于“谋全局”。各级体育部门要把体育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动,只有体育工作与党政工作大局同频共振,才能得到更大支持,才会有更大作为。善谋全局,表现为有思路、有办法。要以全局视野观察和思考问题,加强对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加强对体育省情的把握,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要更加自觉地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适应发展阶段,体现人民意愿,符合市场规律,遵循体育规律,用全局的、系统的眼光去推动体育改革和发展。要在切实做好“十二五”收官之年各项工作的同时,科学谋划“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和《青海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抓大事、谋全局,牢牢掌握体育工作的主动权。
第三,体育工作要善于“取一域”。就是要抓落实,把好的想法变成现实。要善于谋划重大项目,一个好的项目、一个好的平台、一项好的政策,就有可能改变工作面貌。所以一定要精心谋划、遴选一批项目,研究提出一批政策建议,并与上级的重大政策和项目进行对接,才能实现重点突破。要善于争取支持,体育工作离不开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体育完成内部任务的重要保证,这种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通过体育部门的主动沟通协调来创造。要主动向党委、政府和上级体育部门汇报,加强与同级综合部门的沟通,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要千方百计让有关方面熟悉、理解并乐意支持体育工作,这样才能开创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会上,西宁市、海南州、互助县、羽毛球协会、海北州达玉部落文体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省体工一大队负责同志还分别作了大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