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你说,我们听
3月7日,上午8时20分,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全国人大代表扎西多杰和代表们一起,再一次坐上开往人民大会堂的大巴车。当车在东门外的广场缓缓停靠时,扎西多杰的心情一如大会开幕时那般激动。“这几年家乡变化太大了,我想把我们农牧民的心声说给大家听。”
与此同时,来自新华社的记者郑明达正和同事朝着人民大会堂青海厅走去。他一边走,一边思索,从2015年底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到去年年底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这项工作取得不少成效。“我很想了解今年青海省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生态保护步伐明显加快、民生改善力度持续增强、民族团结之路越走越宽……无论是扎西多杰还是郑明达,都切实感受到了青海发展带来的变化。
此刻,距离青海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还有半个小时。
“一得到今天上午青海代表团在这里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并对中外媒体开放的消息后,我就决定过来了。”《经济日报》记者石晶对于青海全面深化改革十分关注,她想了解青海如何进一步结合自身特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作。
在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韩瑛娅印象中,青海这两年有点“火”。“在生态保护方面,青海省一直是先锋,这次想多了解一些相关的新闻。”
“我比较关注教育。想了解青海如何就这一方面下大力气,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自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记者燕筱晴一边走进会场,一边笑着说。
说话间,青海厅已然成为记者的主场。近70家媒体的120余位记者带着摄影机、照相机、录音笔、笔记本等各式装备逐一亮相,就在大家翘首期盼中,时针指向9时,会议正式开始。
谈变化、说发展、提建议、话未来……一位位代表结合自己的工作作精彩发言。一时间,整个会场上笔尖在本子上的“沙沙”声、手指敲击键盘的“嗒嗒”声、相机按下快门的“咔嚓”声不绝于耳。
笔起笔落间,一组组鲜活的数据跃然纸上;镜头转动间,一张张自信的笑脸瞬间定格。
发言告一段落,进入提问时间。
“如何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已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
……
记者争相提问,代表精彩应答。一问一答间,展现的是代表风采;一问一答间,彰显的是青海自信。
“青海每年将75%以上财力投入民生,能否请来自果洛州的白加扎西代表结合果洛实际,谈谈这一方面取得的实效,以及藏区群众有哪些获得感?”来自香港大公文汇传媒的记者谭笑话音未落,镜头对准白加扎西代表。
“从我们果洛州来说,这几年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精准扶贫、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比如……”面对众多“长枪短炮”,白加扎西代表侃侃而谈。
镜头下,放大的不仅是他自信的笑容,还有果洛州在发展和改革中保障民生的一项项具体举措:出行更加便捷、就医更加方便、就业更有保障、脱贫更有信心……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时间飞逝,在主持人的提醒下,大家这才意识到会议已经到了尾声。虽然意犹未尽,但中外媒体记者却感受到了一个更加真实、自信的青海。
走出人民大会堂,面对代表们的是迎风招展的红旗和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一个声音始终在我们耳边回响:青海!青海!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