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儿女关于家园的集体表达 献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颂歌 ——评《青海,我的家园》

27.02.2016  03:55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切实发挥好文艺批评把握方向、引领风尚、促进创作繁荣的作用,本报“江河源·读书”特刊发一期关于《青海,我的家园》的书评专版,以期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部作品,挖掘和丰富本土文学的矿藏,并有效地参与时代精神的构建。

  《青海,我的家园》是由省委书记骆惠宁出题、明确指示,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省作家协会组织、编纂的一部以反映青海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纪实性大型文学作品集。该书收录了来自各行各业,曾经或正在青海生活、工作的作者所撰写的119篇稿件,总计约50万字。这些作品接地气、有温度、写真事、抒真情,多侧面、全方位地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人波澜壮阔的拓荒历程、建设历程、心路历程,以及他们昂扬、豪壮的精神风貌。它们或以细腻的笔触书写青海的记忆,或以动情的文字记录人性的美好,或以激越的感情讴歌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或以绵长的意蕴展示对高原的大爱深情,或以深深的崇敬描摹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传奇。青海,是作者们永远不能忘却的青春履历、燃情岁月与涌动着热血的记忆,也是他们念念于心的精神家园。对青海的书写,于他们而言,是一次情感的释放;于读者,则是一种重新阅读青海、发现青海的精神之旅。

   ——编者

   写不尽的家园

  这么多朋友在“家园”不期而遇!年少的或垂暮的;熟识的或陌生的;远在天涯的或近在咫尺的。温暖的文字是一粒粒铁,家园这个主题是巨大的磁石。

  曾在这块土地留下了初恋的;经历了苦难和欢乐的;匆匆路过的;至今还和她厮守的。因缘一度,再也无法和她分手,或是相望于江湖,或是相聚于梦魂。

  家园是写不尽的情书。家园的故事还在继续。

   ——王文泸

  心灵的归属

  我们不安分的双脚与思想,总是带着有限的生命去探寻无穷的世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路上”。然而,我们的灵魂却常常拒绝这种状态,它一次又一次逃离躯体,固执地向某处回归、在某处徘徊。在返身寻找灵魂的时候,我们发现,一种物质属性的地域和时空,如何变成了带不走、忘不掉、离不开的心灵归属。《青海,我的家园》这本书中,就讲述了诸多这样的故事。

   ——耿占坤

  大美青海最好的注释

              感怀深长,情真意切。有一种情怀叫家园情怀:我省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独特的地理位置尽显西部神奇。《青海,我的家园》,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展现故土家园,是大美青海最好的注释。 ——江洋才让

  文化的“青海之书”

  《青海,我的家园》不仅仅告诉我们青海在祖国版图上的位置,也告诉我们青海在生活和精神经纬中的位置。这本书的策划者和书写者都是有着严肃文化使命感的人,他们不再是简单的记录者和寻找者,而是体验者和传达者,体验的是每个主人公在青海家园不同的人生际遇和感慨,传达的是在高原的大地形貌、风力及人心中形成的精神魅力和人生信念;同时,这本书贯穿始终的精神气质,厚重绵长,饱含深情,仿佛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化的“青海之书”。

   ——马海轶

  缺氧不缺温情的记忆

  本书中充盈着和弦与律动,建设家园的生命力;缺氧不缺温情,不缺少希望的信心与坚韧;穿行在高山大川之间的沧桑历史、多民族交融的文化;倾注着青海人热爱家乡、吃苦耐劳、忠诚与担当的奉献精神;离开故土的人想念青海的动人文字;歌声中迎接黎明,散发着乡情的生活气息。让人们记住这一切,记住每一位劳动者,并努力使他们各显风采,即是本书的意义。

——辛茜

  群山的回声

  这是一部来自于土地和深刻感知生活后的书。书中的人物、故事乃至作者本人,犹如田野和草原上萌芽的种粒,在最贴近土地的生活中生发、成长、历练。青海这片广袤神奇、绚丽多姿的高原,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幅员辽阔,尽管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相对滞后,但是,各族儿女在此顽强地生存、尽情地成长、优雅地绽放,构建了和谐的民族关系和多彩的民族文化。

  人们确信: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在这部书中,众多作者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抒写独特视角下各自的高原生活经历,以各不相同的声调吟咏在建设共同生活和精神家园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于是,我们透过这如万花筒般的书,看到了青海不断发展的脚步;通过经由炽热的心胸吟咏的声调,听到了青海群山的回声。

——葛建中

  小故事,大历史

  在我的阅读经历中,这一品种的书籍往往能引发强烈的兴趣,那就是众人围绕一个题旨,书写自己的真实故事,从而将个体经验编织为一种集体记忆的书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一类写作不胜枚举。1931年,茅盾发起《中国的一日》征文,规定记录当年5月31日亲身经历的事情,精选内容涉及中国24个省的五百篇来稿成书,聚焦在“光明与黑暗”交织的这一时刻,全景呈现中国社会的面貌。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丁玲、徐梦秋等人编辑的《红军长征记》一书,执笔的将士均为长征的亲历者,他们将各自的点滴见闻付诸笔墨,形成了这次史诗般的行军最原初的记载。举出上述两例,意在说明出于特定编辑目标,由确定的主题和时空界域规约下的征文式写作,一定程度上是把琐屑的私人经历集合为一种历史叙述,是用小故事联结的大历史。摆在我们面前的《青海,我的家园》一书,收入了119篇回忆文章,其作者或曾经与青海结缘或依然生活在这片高天厚土,所记述的往事,大体属于他们人生旅途中的小插曲,但雪泥鸿爪,历历在目,聚合在一起便成为了几代青海人奋斗劳作、忧乐悲欣的生活历程和情感体验的记录,使被主流历史叙述所遮蔽的更为鲜活、更具质感的青海记忆得以显影。

  众多作者本着不同的经历和认识的维度一鳞一爪的勾描,经过编者精心分类,眉目清晰地呈现了气韵生动饱满的“家园青海”的形象。从单篇文章来看,或书写自然山川之雄奇、历史之悠久、民俗文化之斑斓,或书写民族团结、人民善良质朴,或书写开拓建设的艰辛、劳动收获的喜悦,整体上却凸显了青海敬畏自然、尊重传统、和谐友善、开放包容的地域文化性格。字里行间,浸透着浓烈的家园情怀,这是怀着诚挚感恩之心面对养育过自己的土地的人,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最本真朴素而高贵的情感。《青海,我的家园》中所描述的“家园”,已不单单是赖以生存的现实处所,更是精神、信念、情感得以建立和托付的象征。

  《青海,我的家园》是一本存留记忆的书,一本充盈着乡恋之情的书,还是一本温暖亲切的书。“和谐家园”一辑收入的是回忆过往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的文章,力图实现本书“表现青海各民族团结进步”编辑目标。那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感人故事,因为真实无伪,虽是写作者个人经历的记录,但也很容易与处于相同时代和环境的阅读者产生共鸣。我在阅读中,就时时在文章中发现了与父辈以及自己类似的经验,感同身受,似乎是在重温记忆。比如范亦豪先生的《我想起了<过客>》,这是一篇回忆范泉先生及作者本人在青海任教生活的文章,读到此文,我仿佛又回到了充满激情的80年代的校园,想起了师从范泉先生读研的那三年时光。我相信,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中曾遭受重创,被流放到天老地荒西部的那些知识分子,一定会在这篇文章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且唏嘘慨叹。可以说,这本书承载的是当代青海人集体的记忆,是局部细描组构而成的大历史。

  《青海,我的家园》在丙申猴年来临之际问世,这是全体青海人收到的最好的春节礼物。(作者:刘晓林)

   记写的金蔷薇

  厚厚的一本《青海,我的家园》,展开阅读的时候,收录在其中的文字,几乎将它们的触角伸延到了青海大地的角角落落,伸延到了被时光打磨得越发珍贵的往昔记忆里。将近50万字的文字长度,使这部书有了一种特殊的分量。里面的作者,有记者、军人、公务员、干部、企业家、医生、教师、作家、画家、群文工作者、表演艺术家、学者,可以说现代社会主要行业里的人都在里面有着自己声情并茂的发声。书被分成《和谐家园》《回望家园》《文化家园》《守护家园》《建设家园》这么五辑。它们就像乡下媳妇手里一片一片花花绿绿的碎布,经过巧手的缝补、连缀,它们就从原先看上去有些零零碎碎的状态,组合成这部书所呈现出来的有关青海家园的形貌轮廓。尽管这个轮廓还不足以穷尽青海大地本有的博大和丰富,不足以囊括580多万各族儿女在这片热土上创造出的多如牛毛的古今传奇、精彩故事,但它已经难能可贵地描画出了青海在历史进程里的一幅幅可堪寻味、可资铭记、可以传之后代的截面图。

  这正是这部书特殊的分量所在。与这般重量相匹配的,是这本书所散发出的那种来自土地深处的气息,这些文字浑身沾满着乡村、草原、戈壁工矿企业、大漠军营里特有的气味,书写者没有一个不是把视线落在最平凡的人物身上,落在沟沟岔岔,落在操持各式方言的人群,落在人与人的温情里。他们都以这土地的儿女的身份发声,因此每一个人在娓娓道说青海故事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情感细节的时候,都透出直逼人心的书写的温度。这些故事以个性化的笔触,聚焦了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里青海人的拓荒史、建设史,青海人的精神风貌和心路历程,即使在这个消费主义时代,在娱乐化泛滥的时代,这些故事里所含蕴的人性的力量,依然葆有打动人心的魅力。它们个个朴实得就如泥土,没有故作高深的说教,没有图解式的布道,只是像给一位朋友絮叨一般,真切而又欣悦地搜罗着要么亲身经历、要么亲自见闻的家园故事。这些故事又因为来自不同身份、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的人的讲述,一下子便让青海家园的述说,有了多种成色、多种面相,也使这部书有了叙述的强大张力,故事形态的包容性和丰富性,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颇具规模的精神建构和文化建构。

  它的意义,让我想起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写过一本有关作家创作的小册子,书名就叫《金蔷薇》。巴乌斯托夫斯基把那些作家用几十年的时间来寻觅、体验到的无数生活的细沙,视为他们日后在不知不觉的收集中,熔成合金,再用这种合金来锻造自己的金蔷薇,现在我乐意把这个比喻借用来说明这部书所有作者的记写行为。与文学作品所具有的虚构性相比,这部书里所有的记写全都是这片土地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它们与青海人的现代历程、与每个记忆的拥有者紧紧地呼应着,就像血液流淌在健朗的肌体里,它们是关乎家园、关乎心灵的一粒粒真实的金蔷薇。

  《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近一个世纪前写下的文字,我觉得可以拿其中的一段文字作为对这部书的眉批:“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作者:马钧)

   书写平凡之美 共筑精神家园

  美国作家梭罗曾说:一个人如果失去精神家园,就算得到整个世界又如何?可见,精神家园于一个人之重要,犹如鱼水,缺一不可。众所周知,青海高原从漫长的历史舞台走来,就书写着多民族共同生活、多宗教共同发展、多文化共同守望的和谐之篇章。青海深沉广袤的土地、白雪皑皑的高山、一望无垠的草原,以及三江源头的滔滔江河水深情哺育着汉、藏、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这些民族也演绎着青海历史上一段段伟大而平凡的往昔与今日。

  《青海,我的家园》一书,通过100多位身在其中的主人公的叙述,让读者从这些平凡、普通的人和故事来认识青海各个民族的人,细听真实的故事,了解真实的青海,是青海各族人民在历史洪流中的缩影与再现。其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各民族间的相互包容与和谐共处,正是在平凡人物与普通故事的叙述中彰显着各族人民对于青海这座家园共同的精神建构。娓娓道来中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正能量,读来让人亲切而又振奋。

  全书分为和谐、回望、文化、守护、建设家园五辑,从不同内容书写家园可谓分类明确,一目了然。其次,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作者的各自书写,使全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第三,全书既有对历史的回望,也不乏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当下之作。叙述的别样故事既让读者看到了表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文章;也让人看到了青海本土著名作家和一部分已离开青海的著名作家和艺术家等曾经在青海有过的炽热青春;也有曾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青海的创业者和建设者们的昔日重现;还有青海多民族、多元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温情故事;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恪守生态理念守护家园的“天使故事”等等。总之,因为每个作者都是将自己融于故事作为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呈现,讲述他们生活其间的青海、情感皈依的家园,因此,一个个故事书写自然,语言真挚,感情淳朴。从而将青海各族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执著、热情友好以及建设者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叙述语言虽朴实无华,但飞扬在字里行间的家乡情、民族情、高原情以及扎根高原建设家园的自豪感使每位主人公在短小精悍的文字里显得丰满生动,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家园是人类心灵深处永恒的依恋和风景。对个人而言,精神家园就是其精神世界与心灵归宿。对民族而言,则同民族文化内在关联,是一个民族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寄托和精神归宿。有了精神家园才能使人精神得到慰藉,心灵得到休憩,奋斗才有目标,才会有幸福感与满足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曾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强调,“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而且对营造一个全民族认同和尊崇的共有精神家园,都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于此,《青海,我的家园》就是一部青海人民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之书,是积极打造青海精神高地,不断增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感召力和影响力之书。(作者:毕艳君)

   殷殷之情 拳拳之忱

  《青海,我的家园》中的文章,不是那些来去匆匆的游客、短暂停留的采风者写得出来的。其作者都有长期在青海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他们作品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切鲜活的人生体验,刻画着作者独特的生命印记,洋溢着作者深沉的家园之爱和感恩之心。作家们在生活中把自己深深融入了脚下这一片辽阔、苍茫的土地,在作品中则向读者展示了他们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的在场感和赤子情。

——王贵如

  家园之旅

  家园是生命开始的地方,亦是灵魂回归的居所。我们一出生,就被家园的温暖浸润着,并形成稳定的气质类型。后来有了梦想和追寻,我们离开家园。走了那么久,才发现抵达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才是故乡。此刻,我翻开《青海,我的家园》,看到百年村庄依旧安详,十里青稞依旧谦逊;看到生活的细节与意义的纹理交织出原初的美。

   ——刘大伟

  荡气回肠家园梦

  自省作协筹划编辑《青海,我的家园》这部书稿,到如今捧在手中满纸墨香的新书,在这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里,各位作者深入采访,伏案笔耕,编辑人员精心编排,几易其稿,才有了这沉甸甸的厚重收获。

  青海,这片偏居于西北高原的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高水长,民风淳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代开拓者们前仆后继,在大漠深处、河湟谷地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春风浩荡,佳音频传,勇立于潮头之上的青海儿女为建设自己的幸福家园,用心血和智慧缔造出一个崭新的让世人瞩目的新高地。

  纵览全书,和谐家园中的温馨阳光,回望家园中的凝重往事,文化家园中的博大情怀,守护家园中的痴爱记忆,建设家园中的创业心路都饱蘸心血、跃然纸上,渗透了浓浓的青海情,家园梦。

  魂牵心系青海情,荡气回肠家园梦。感谢作者,感谢编辑人员为读者送来这样一部好书,它是这个寒冷的早春里最温暖的一缕阳光。

——杨廷成

   为我的家园工作是幸福的

      《青海,我的家园》是一部厚重、朝气、充满情感的好书。“回望家园”中的23篇佳作,作者以各自的经历,通过时空的筛选,呈现出人生体悟中感动了自己的人性细节和社会生态情感。他们并非说教,而是运用触及灵魂的不同手法,成功塑造出众多文学形象。以情动人、充满哲理、令人难忘,让人们深感为青海家园工作,真是幸福!

——辛光武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
海西:“组团式”校园引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新动能新优势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学历要求是怎样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