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新时代 建设新青海】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青海答卷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小康强基固本。强化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2018年全省“两会”召开之际,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各族群众作出郑重承诺。
2018年1至11月,我省8个市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2%、较年度目标高4个百分点,
主要城市西宁、海东为83.4%、较年度目标高5.4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青海已完成13个贫困县、区(行委)脱贫摘帽,共实现929个贫困村退出,脱贫群众总人数达到27.7万人;
……
一年来,扎扎实实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一组组数据到一个个实措,这是我省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的信心与决心,是正值全省上下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的关键节点,将承诺化作实践的具体行动,向时代作出了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青海答卷。
污染防治,青海大地生态底色愈加亮
隆冬时节,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的黄河库区水面上,几十只大天鹅沐浴着清晨的暖阳在水面上游弋,再到牙什尕镇黄河库区,水面上数千只水鸟嬉戏,时不时用翅膀拍打着水面飞溅起朵朵浪花。
从海东市到西宁市湟水河畔,这条曾几何时的“黄水河”已变了旧颜,成为了如今西宁城内清波荡漾的一处标志,众多人为其水生态的不断改善跷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为了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的母亲河,我省先后累计投入近80亿元,实施了污水厂提标改造、截污纳管和排污口整治、中水回用及人工湿地建设、重点支流生态保护修复四个阶段治理,今年湟水出省断水质达标率为100% ,湟水河治理呈现出了历史最好水平。
西宁市在西北地区率先完成主城区“煤改气”,累计改造锅炉2000多蒸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努力还青海大地天蓝、草绿、湖清。一年来,全省共淘汰燃煤小锅炉789蒸吨、完成任务的109% ,淘汰老旧车2202辆, 27个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已完成24个。
不断强化土壤环境安全防控,我省全面启动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编制了全省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规划;建立了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已完成清查阶段工作。
去年夏天,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作为专门针对高原缺氧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垃圾特性而设计的处理设备,其日处理能力可达20吨。
为了不断擦亮青海的生态底色,让绿水青山永葆生机,目前,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试点范围已由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等3个县扩大到环青海湖地区和黄河干流沿岸8个城镇。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投入近20亿元持续推进“家园美化”行动,整治村庄和游牧民定居点将达到3515个、占村庄总数的78% ,六州实现全覆盖。
且我省全力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发挥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综合协调组办公室作用,督促推动问题整改,截至10月底, 52项整改问题已按时序要求完成整改24项。
脱贫攻坚,青海高原脱贫攻坚战正酣
2018年12月16日,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2018年、 2019年到户产业商铺购置项目受益分红仪式如期举行。囊谦县六乡一镇22个村的6089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分红311.8万元。
“我们瓦作村共投入产业资金355.2万元,产业分红惠及555人。在此次分红仪式上平均每人能领到512元的分红。”作为“分红”代表,才旺扎西高兴地合不拢嘴。从易地搬迁到产业扶贫,从旅游扶贫到电商扶贫,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
一年来,全省各地准确着力,稳步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十个行业部门”脱贫攻坚专项方案,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截至目前,青海已完成13个贫困县、区(行委)脱贫摘帽, 2018年,计划12个贫困县、区(行委)摘帽, 500个贫困村退出, 15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有望实现。” 2018年12月20日,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盛宗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到目前,青海省共实现929个贫困村退出,脱贫群众总人数达到27.7万人。贫困地区农牧民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8664元,增加到去年的9462元,今年预计能达到10314元,比去年增长9% 。
“通过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懈努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大幅提升, ‘造血’式扶贫效益日益显现,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盛宗毅说。
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头戏”,通过近三年的发展,全省产业扶贫实现了39个县级扶贫产业园、 1622个贫困村互助发展资金和光伏扶贫产业项目、 4024个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 44.35万贫困人口到户产业扶持资金“五个全覆盖”,到县、到村、到户产业扶贫体系全面构建。
因地制宜,科学选择产业扶贫项目,各地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科学选择实施各类产业扶贫项目。
生态共赢,探索绿色扶贫产业发展路子。通过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畜牧业,目前全省已建成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961个,实现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贫困村全覆盖。
草地绿了,生产顺了,牧民富了……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日村, 7 年前走上了合作社的路子,很快拔掉了“穷根儿”,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拉格日模式”,更是带动了周边许多贫困村走出“困”境。
64岁的关贝以前是拉格日村的一名贫困户,他做梦也没想到如今他靠着这个合作社致富了,去年分红了近3万元。 “除了合作社的分红收入,我和妻子还在村里打零工,大儿子在合作社驻拉萨的销售点打工,一家人努力攒点钱,在村里再买个商铺。”关贝盘算着更加幸福的生活。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更加强
把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作为落脚点,从打响到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我省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筑牢金融风险防控网。
过去一年,我省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基础金融服务网络, ,广在藏区试点推广“惠农金融服务超市” ”模式,并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广广“流动金融服务车+ +移动展业” ”多维度移动金融服务模式。同时, ,托还依托“银行卡+ +POS机” “惠农金融服务点” 4939个, , 遍及3062个行政村,符合惠农金融服务点设立条件的村级覆盖率达到100% % 。
攻坚战面临的硬骨头一块比一块难啃,要要“硬啃”,要更要“巧啃”。去年,我省着力加强风险防控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发制定印发《青海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三年工作方案》《关于做好省属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小微企业、 “三农三牧”融资风险分担机制的方案》 》 等指导性文件。
同时,还推动成立了青海省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金融风险防范处置责任,细化风险处置程序和分工,督促指导各市州、各相关部门开展风险防控和化解工作,不断提升金融风险处置效能。
不仅如此,了我省还制定出台了《加快全省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升融资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建立完善担保代偿风险分担机制,缓解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代偿高的问题,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确保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宋明慧 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