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医改新常态让百姓享实惠

11.07.2017  09:54

在家门口看病的人多了

  家住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石湾村的刘红(化名),因高血压引起肾脏病变,不得不透析治疗。“刚得病的时候在省城的医院透析,每周透析3次,为了方便治病,还在西宁租了房子,再加上来往的交通费,治病之外的费用可没少花。”刘红的丈夫王老汉掰着指头说。

  如今,县里的医院也可以透析,刘红就转到县医院继续治疗。“除了省去交通费和住宿费,单次透析的费用也比省级医院便宜一百元左右,仅交通和透析两项费用每年就可以省下2万元。”王老汉说。

  自我省在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实施分级诊疗以来,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人次、医保基金支出均实现两升两降,目前,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已成常态。

基层服务能力增强百姓享实惠

  早在2013年,在玛多县人民医院,想要开展最基本的阑尾手术都是不可想象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以来,通过技术帮扶、手术带教等形式,玛多县诊疗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老百姓普通的外科疾病在当地医院就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分院共45名专家到基层开展为期一年的驻点服务,共开展诊疗3000余人次,普及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53项。分院、乡镇卫生院55人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这种形式,使90%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的诊治、康复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通过层层带动,县域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有效平衡了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医疗差距。”西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桑淑娥说。

  近几年,我省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接得住、留得下、看得好,满足群众家门口就医需求,为群众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夯实医联体百姓看病更便利

  百姓看病还有个大问题就是转诊,如何既不浪费时间,又不延误病情,还不耽搁报销?构建紧密型医联体是落实分级诊疗的有效途径。

  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成立以来,建立了“小病在基层、大病转上级、康复回基层”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全程管理服务模式,为转诊设置了“快捷键”。

  “集团专门成立双向转诊科,制定相关制度措施。在医疗集团内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并与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书,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及上、下转诊患者指征,患者的转诊流程更加畅通。”集团董事长王东超说,各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10609人次、县级分院下转患者1953人次。

  我省从2015年起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着力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目前已实现医联体全覆盖,完善3个省级区域医联体,组建了3个省级专业学科联合体、7个市(州)公立医院医联体,积极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推进城乡居民签约服务和社区医疗、健康保健,促进医联体内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大病不出县、一般性病症不离乡得到有效保障,方便了群众就地就近看病就医。

  (摘自7月8日西海都市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