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吹响包虫病防治“集结号”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分为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又有“虫癌”之称,随着人口流动和家犬的急剧增多在全世界流行,在我国青藏高原偏远农牧区尤为严重。青海省是全国包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包虫病在我省一些地区出现反弹,防控形势严峻。
面对这一情况,青海省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防治并举”的工作思路,逐步实现了“从被动抓到主动防,从末端治向源头控”的包虫病防治新局面。
源头铲“虫魔”
2016年的新年,本是农闲时节,可在高原广大的农牧区,一场更大规模的人与“虫”的战役在寒气袭人的冬日里全面铺开了。
“牛羊一定要做到定点屠宰,病变的脏器一定要做无害化处理,如果随地乱扔就会成为流浪犬的食物,而犬的粪便污染草场和水源后,就增加了包虫病传播途径……”元月8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畜牧兽医站的畜间包虫病防治技术培训班上,县、乡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系统地接受了关于包虫病的流行因素、传播途径、临床症状、防治范围和防治措施,以及犬粪便中虫卵的检测技术。
与培训同时进行的还有发放村级张贴宣传海报、包虫病防治科普小册子、养犬户驱虫明白纸……将健康理念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知识送到村民手中,为全县全面开展包虫病防治做着每一项基础工作。
元月16日,大通县第一次犬驱虫在全县28个乡(镇)289个行政村的家牧犬中统一开始。随后,寒冷的冬日里,各乡(镇)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走村串户,展开了无污染性驱虫工作。
大通县长宁镇长宁村,在村民魏久林家的院子里,魏久林仔细地将药物包在狗的食物中,投喂给了已经禁食12个小时的家犬;村级动物防疫员赵承忠正一家一户地确认着家犬吞服完药后才在犬驱虫登记卡上做下记录;在村民龙宝忠家里,我们看到他正把服完药后家犬的粪便认真收集起来,放进土炕里焚烧……
“我们本着‘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防治原则,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每月的20号到25号为投药时间,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和配合,并做好个人防护。乡级兽医站负责领取和分发犬驱虫药,村级防疫员负责投喂犬驱虫药,犬主需签字确认并负责服药后5天内犬只拴养、犬粪深埋或焚烧。由村级防疫员每月将犬只驱虫情况逐级汇总上报县级兽医站。这样就从源头有效地控制了包虫病流行和发生。”大通县畜牧兽医站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15年,青海省投入2400多万元用于包虫病防控,省政府制定了《青海省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6~2020年)》,强调要努力实现2020年底青海省包虫病流行得到基本控制的目标。
2015年11月,省农牧厅和相关州县分别举办了畜间包虫病防控启动仪式。防控仪式启动后,青海省每月定期开展犬的驱虫和犬粪便无害化处理,并对牧区六州20个县的新生羔羊全部进行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免疫,定点屠宰检疫和病害脏器无害化处理进行监管。
“到2016年底,使家犬登记管理率最低达到70%以上,家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70%以上,青南地区和环湖地区新生羔羊免疫率达8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同时实施免疫地区应免牛、羊布病免疫率达到100%,免疫抗体阳转率达到80%以上。”省农牧厅首席兽医师孙应祥说。
动物免疫也是从源头上控制包虫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在青海省的试点结果表明,通过免疫,可有效减少羊感染包虫病。
筑起心中防“虫”壁垒
防控意识的提高,是包虫病防治的一个重要环节。
“之前我们好多牧民不知道这个病是为啥得的,更不要说怎么预防了,大家都十分害怕。现在大家听了县上、乡上的各种宣传、讲座,知道了得病的原因,还有怎么防治,心里就踏实了。”祁连县野牛沟乡牧民代吉扎西说。
祁连县畜牧兽医站的业务骨干韩青忠告诉我们,进入春季,祁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春防活动,在默勒镇举办了“做好犬驱虫、预防包虫病”的宣传培训,发放宣传单和宣传手册,接受群众咨询,提高了防病知识覆盖率和知晓率,使更多的牧民加深了对包虫病危害性的认识,将健康理念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知识送到牧民手中,让牧民群众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包虫病在当地的发生。
“包虫病是动物源性疾病,犬因食入病畜患病内脏而感染。染疫犬排出的虫卵会污染牧场、水源等自然环境及羊毛等畜产品。人由于与家犬接触,或食入被虫卵污染的水、蔬菜或其他食物而感染,可潜伏数年至数十年不等。大多数家畜都易感染包虫病,但包虫病只从狗等犬科动物传染给人,人不会传染给动物。”有着近三十年包虫病防治研究经验的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蔡金山介绍。
但由于受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程度及传统生产、生活习惯的影响,很多人缺乏对包虫病的认知,更不具备有效预防手段。
乌兰县蒙医院副院长菊红花通过部分民族中学高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走访牧户发现,对什么是包虫病、人怎么得的包虫病、如何预防、牛羊病变脏器如何处理等常识的知晓率只有31.8%。
“农牧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改变,和当地持续推进的包虫病综合防治宣传工作密不可分。”玉树藏族自治州副州长才玉表示。
称多县清水河镇卫生院编制的预防包虫病宣传手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接触狗后和在饭前要用肥皂和清洁水洗手,这是预防包虫病非常重要的行为”。菊红花说:“这个手册通俗易懂,易于宣传和接受,编得很不错。”
为全面、有效地铺开包虫病综合防治宣传工作,进入4月,玉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春防督查工作的有利时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全市四个街道办、8个乡(镇),召集各街道办、各乡镇兽医站站长、部分村社干部、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了2016年玉树市包虫病及畜间布病防治宣传培训工作。在培训中,玉树市专业技术人员采用藏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和宣传,很受村级动物防疫员和牧民的欢迎。
“吃饭前要洗手;家犬要每个月都驱虫;病变牛羊的脏器不要给狗吃,要深埋或者烧掉……”杂多县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利用春防督查工作的有利时机,集中开展包虫病防治宣传工作,提高牧民健康防范意识。很多牧民表示,虽然有困难,但一定要做到。
“包虫病宣传干预工作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全社会对包虫病的认知,根据农牧厅的要求,兽医局专门安排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抓紧编印藏汉两种文字的包虫病源头防控知识宣传手册,并正在拍摄包虫病源头防控题材的电视宣传片。通过广泛发放这些宣传材料,并通过宣传片的播放,对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源头防控意识具有很大的作用。”蔡金山说。
医疗救助凸显成效
在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防治项目的帮助下,青海省将包虫病患者救治费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给予资助,同时积极组织医疗专家、社会工作者等先后多次开展重点地区人群筛查和初诊,推进计划免疫工作有效开展,发病率总体出现下降。
与其他地区不同,青海省尤其以难以治疗的“泡型肝包虫病”为主,常见肝内多发病灶,且病灶大,极大地增加了手术难度。
刚满28岁的藏族妇女利群,今年已经第三次接受手术治疗了。得益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在探索医疗领域开展的合作,长庚医院执行院长、国际肝胆外科专家董家鸿教授凭借丰富的肝包虫病治疗经验和技术,精准切除利群的占肝脏体积80%的包虫病灶。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樊海宁介绍,青海省包虫病手术创新性地运用微波消融技术,分步计划手术方案,脏器转移患者实施放射治疗等,最大限度减少了患者手术痛苦,临床安全性良好。2012年以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包虫病外科、超声影像科、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各级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三江源地区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进行超声影像学筛查,累计筛查人数17000余人,对重点人群流行病学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仅2012-2015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就累计免费药物救治近千人。目前,全省发动各界力量,已逐步建立多学科、多专业的包虫病预防诊治联盟,相关学术研究紧密推进,为包虫病防治提供有力支撑。
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方法,其中B超是最为经济、便捷的检查手段。治疗手段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
“青海省玉树(除杂多县外)、果洛全境的包虫病患者,凡经审核通过,可获得最高13000元(国家包虫病专项和红十字会救助合计)的医疗救助,我省其他地区的包虫病患者可获得最高8000元的医疗救助。如果不幸患上包虫病,患者也不必紧张,及时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以接受治疗。”樊海宁说。
青海高原,从东到西,一场包虫病防治的攻坚战正在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