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青海好声音——我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侧记

07.03.2016  12:46

  3月6日上午,北京,青海代表团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向境内外媒体开放。

  离会议还有半个多小时,人民网记者王溪早早地来到了人民大会堂青海厅,她得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长诺卫星是人大代表,想借此机会采访了解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有关情况。中国日报记者王瑜则对拥有丰富资源的青海如何推进全域旅游更感兴趣,她认真看完《青海省情简介》和《青海代表团代表名册》等资料后,向工作人员打听有关上述问题采访哪一位代表更为合适。

  占好座位,架上机器,拿出电脑,记者们为采访做着各种准备。此时,距离开会还有10多分钟,会场内已经聚集了42家中外媒体的70多名记者。

  这些媒体,既有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也有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主流媒体,还有日本共同通讯社等世界各地媒体。不少记者们拿出手机不停拍照,拍会场、拍代表,对青海表现出浓浓的好奇心。

  九时整,会议开始了。来自青海的人大代表们充满自信和激情,畅谈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认识,说改革、谈发展,话未来。文字记者认真听取代表发言,不时记录下自己关注的热点内容;摄影记者的长焦短镜频频闪光,不放过每一个精彩瞬间。

  审议发言结束,记者们期盼已久的提问时间到了。大家争先恐后举手,希望吸引主持人注意,获得提问机会。

  “青海是基于什么样的战略考虑提出“三区”建设的,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人民日报记者幸运地获得了第一个提问的机会。

  “青海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十三五’期间,青海将采取哪些举措,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青海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中央电视台记者对青海的生态保护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我们关注到,今年的1月21日,青海门源发生6.4级地震,这种强度和裂度的地震竟没有一间房屋倒塌、没有造成一人死亡,这可以说是个奇迹。请问这背后是靠什么支撑的?”香港大公报的记者问道。

  40多分钟的提问时间,中外媒体对青海的改革发展稳定非常关注,一个个问题接连抛出。

  骆惠宁、郝鹏、王予波、尼玛卓玛等代表一一回答。

  代表们的回答展现了我省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新举措,展现了新常态下我省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三区”建设取得的新进展,也展现了我省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风采。

  不知不觉中,集体采访结束的时间到了。代表们先后步出会场,许多没有获得提问机会记者们,又“截住”相关代表采访着、记录着……

  “青海的代表们精神面貌特别好,审议发言积极专业,回答问题自信友善,从他们身上就能感受到青海的发展变化。”人民网记者王溪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霆最关心的是青海农村牧区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代表们在发言中多次提到的“小财政大民生”、“医改走在全国前列”等话题足以激起他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采访冲动。他一边整理记得满满的笔记本,一边兴奋地说,对一名记者而言,这是一个不留遗憾的开放日。(张海虎)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