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亲戚”青海安家 柴达木盆地千亩藜麦开镰

13.10.2015  14:32

   (本网记者 崔永焘 摄影报道) 金秋十月,走进柴达木盆地东缘的乌兰县藜麦基地,大片醒目的红色和黄色映入眼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藜麦这位来自南美的“亲戚”已经顺利地在柴达木盆地“安家”,上千亩藜麦丰收丰产已经定局,有关方面正在积极组织开展收割工作。

好看的藜麦田。崔永焘/摄

藜麦丰收在望。崔永焘/摄

丰收的喜悦。崔永焘/摄

乌兰藜麦基地技术总工被大家一致推举“捧麦”留念。崔永焘/摄

柴达木盆地藜麦喜获丰收。崔永焘/摄

藜麦的果穗。崔永焘/摄

机械化收割藜麦。崔永焘/摄

谁能想到,这位来自南美的“亲戚”会在柴达木盆地“安家”。崔永焘/摄

市场上供不应求的藜麦产品。崔永焘/摄

分装藜麦米。崔永焘/摄

三江沃土公司机械化生产的藜麦工厂。崔永焘/摄

藜麦田在阳光下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崔永焘/摄

对柴达木人来说,藜麦不仅仅是一种作物,更是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的梦想出发之舟。崔永焘/摄

  乌兰县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朝斌介绍说,2013年他在柴达木盆地小规模成功引种藜麦后。从2014年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并引导当地农户种植藜麦,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企业与农户共同发展黎麦种植产业。明年,三江沃土公司在乌兰县种植藜麦规模达到3万亩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属藜科。上世纪80年代,美国宇航局在探索合适的太空食品时,发现了藜麦的全营养价值,从此,藜麦被国际营养学家们称为丢失的远古“营养黄金”、“超级谷物”、“未来食品”,风靡全球,成为高端时尚的营养食品。藜麦不仅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饲用价值和生物农药功效。

  藜麦基地技术人员介绍,今年柴达木盆地种植的4000亩藜麦平均亩产在400斤左右,完全有能力向市场提供160万斤优质藜麦。

  望着丰收的藜麦田,黄朝斌幸福满满。他说,公司计划在两年内实现藜麦秸秆粉碎后加工成特殊的颗粒饲料用来牛羊育肥,将藜麦种植、藜麦加工、牛羊养殖等形成一条健康优化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