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海工业:注重“三结合”化解过剩产能
自我省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以来,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我省将电解铝、水泥、钢铁(含铁合金、碳化硅)、光伏制造和玻璃行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工作重点,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注重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三结合,促进我省过剩产能行业提高发展质量,增强行业竞争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数据显示,1至5月,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66%,降幅同比扩大1.81个百分点。
水泥、铁合金行业淘汰产能27万吨
今年我省安排水泥、铁合金行业淘汰落后产能27万吨。其中,西部铁合金4台矿热炉已于6月底全部拆除;大通元朔水泥已拆除了熟料磨机、除尘器等相关设备,计划9月份全面关停;海南州鑫源铁合金于5月底关停了2台精炼炉,已拆除环保设施、车间铁水定模平台、成品库房等设施设备, 8月底完成拆除工作。此外,我省运用价格手段促进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水泥行业差别电价政策,省内32.5复合水泥产量下降50%以上。省质监局不再受理相关水泥项目和产品的许可证申请,并将符合产业政策证明、环保验收批复作为钢铁(含铁合金)产品申请生产许可证的前置条件,未达到相关政策要求的一律不予受理。
今年3月以来,我省借助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通过自查、督查和核查,相继开展铁合金、水泥、电解铝行业专项对标行动,实现支持一批企业,提升一批企业、淘汰一批企业的目标。督促省内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等企业按时限要求,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进一步强化对重点污染源监测和日常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企业偷排及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积极推动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兼并重组形成一批企业集团
2012年,乐都县10户铁合金企业整合重组而成的青海九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公司铁合金总产能为60万吨,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5至47亿元。互助县、民和县相继计划通过整合重组,将海东地区的铁合金企业由20户减至3户。
今年,我省重点推进大通、乐都地区水泥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目前,大通地区的青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青海新型建材工贸有限公司两户水泥企业分别委托第三方机构完成资产评估,正在就企业名称、产品品牌、职工安置等整合重组涉及的具体事项进行协商;乐都区金鼎水泥、华夏水泥和泰宁水泥三户企业在海东市和乐都区政府的牵头组织下,兼并重组工作正在协商推进。此外,内蒙古鄂尔多斯冶金集团已完成对青海百通和华晟铁合金的重组,我省水泥、铁合金、光伏行业形成一批企业集团,这不仅增强了我省企业综合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也为我省传统企业在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转型升级中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道路。
“补链”和“技改”促转型
今年上半年,我省电解铝企业已完成489台电解槽新型阴极钢棒节能技术改造,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1%。引进青海鑫豪铝业有限公司、青海宝利华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实施铝深加工项目,预计年底将新增95.7万吨铝加工产能,铝加工产能将达178.9万吨,其中,高附加值产品产能80万吨,占比达到44.7%。鼓励和支持在电解铝与铝加工企业较为集中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大通及民和地区开展铝水直供合作。目前,上下游铝企业间共签订铝水直供合同143万吨,铝水就地转化比例达到53.5%。
截至目前,全省15户水泥企业中有9户实施完成了余热发电(利用)项目,2户正在实施,上半年全省32.5复合水泥产量同比下降38%。截至7月底,西钢特钢先后投入技改资金8.8亿元,炼钢系统升级改造已投入试生产;轧钢系统小棒线基本达产,新建精品特钢大棒材生产线计划年内竣工调试,各项技改项目进展顺利。我省的华晟铁合金等4户企业余热发电工程已建成发电,青海福鑫硅业等16户企业正在实施,计划于年底前建成试运行。
光伏产业加快补充产业链项目建设,亚洲硅业三期年产7000吨多晶硅项目、青海中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00吨光纤预制棒和1300万芯公里光纤项目、青海鑫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单晶硅项目等进展顺利。目前,阳光能源单晶硅光伏电池单晶硅光伏电池转换率达到22%,中电投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9%以上,黄河水电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实现年产2000吨半导体级多晶硅的稳定生产,填补了半导体应用材料国产化空白。(花木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