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青海 建设青海 奉献青海——奋斗新时代 一颗浆果一生情 ——记2017 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索有瑞
青海新闻网讯 扎根高原30余年,作为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究团队中的领军人物,索有瑞成为青海省科技成果集成转化新模式的典范。
日前,索有瑞被授予省内科技领域最高奖项——“2017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二级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拥有多个“头衔”的索有瑞面对这一奖项时说:“我觉得这个沉甸甸的重大贡献奖,不单是颁给个人的,更是颁给广大基层科技人员的。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分不开,与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分不开,与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多年来的关怀与支持分不开。”
1990年,索有瑞开始参与沙棘等浆果的研究工作。1999年在柴达木盆地考察时发现白刺的神奇功能后,组织科研团队,开始研究高原上随处可见,却并不起眼的沙棘、白刺等青藏高原特有的生物资源。
“是什么原因让您的目光注视到一颗不起眼的小浆果?”
“这还得从1999年的一次海西之行说起,因为那一次的一个重大发现,让我从此与高原小浆果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9年,他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一个村里考察时发现,当地牧民群众吃了加有白刺的酸奶后,不仅能有效缓解胃胀胃痛等症状,关键是还能有效控制住血糖。
同时,他还发现,每年秋天,勤快的当地牧民把白刺的干果子敲打下来,磨碎后与羊的精饲料合并,等到来年2月份,用这个给下羔的母羊补饲,羊羔的成活率较高,母羊产后恢复也比较快。
这次的考察结果引起了索有瑞的重视,也让他坚定了要走研究小浆果这条路的决心。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牧民们使用白刺果的经验,发现了白刺果的药用价值,而这一做,便是20多年。
“白刺资源是西部尤其是我们青海比较独特的一种高原生物资源,如何开发好、利用好这一独特资源,让科研成果惠及人类,是我们科学工作者的使命和梦想。”
而为了早日实现这个梦想,即使是前路漫漫,即使是“冒着生命危险”,他都从未想过要放弃。
前往白刺林的那条路狭窄曲折,每次穿越白刺林,身上基本上都会被尖锐的白刺毛刺刮出深深的划痕;有时候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几天,有时候取得一点新发现,会兴奋好久,就会忘了时间,凌晨三四时还在实验室是常有的事;不记得是第几次前往他深爱的那片白刺林了,路上骤雨袭来,车子深陷泥潭,差一点就丢了性命……
从白刺林到实验室,这条两点一线的路程,索有瑞不记得走了多少遍。在这条路上,他曾经爬过雪山、穿过沙漠,曾经彻夜不眠伏案研究,也曾经因为雪天路滑差点滑落山崖,但他却依然笑着说:“因为喜欢研究这个,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从浆果采集、果汁分离、低温浓缩、降铅降酸、果粉喷雾干燥、籽油萃取,到浆果黄酮、生物碱、多糖、原花青素、花青素、蛋白等的提取、分离、纯化……索有瑞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实现了“一颗浆果到一杯果汁”的梦想,解决了规模化利用的技术难题,形成的技术群支撑了企业的产业链。
当然,一杯果汁,还远远未达到索有瑞的目标。随后,经过反复研究和不断试验,他又先后研制出了药品、保健食品、果粉类、籽油类、生物活性中间体提取物、化妆品等共计7大系列70余个产品,为资源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用索有瑞的话说,取得的这些成果是“民间智慧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白刺果的身价不断提高,同时,研究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沙棘、红枸杞、黑果枸杞等高原浆果资源,逐渐形成了产业链。
通过系列成果转化,培育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生物产业集群,带动了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资源地农牧民脱贫。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开发与保护、成果的成熟度、成果的转化率及产业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对推动我国北方干旱荒漠地区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林资源利用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20多年,坚持研究高原生物资源,像候鸟一样冬去春来,年复一年;每天踏碎晨露,迎送晚霞,像蜜蜂一样只争朝夕,日复一日。
如今,索有瑞及其科研团队使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实现了转化和规模化生产,成为青海省科技成果集成转化新模式的典范。从2000年起,每年3至4项技术和产品应用于生产,培育和支撑了4家产业化龙头企业,成果产业化累计新增产值35.50亿元,创汇11870万美元。
从最初的野生白刺林,到现在的规模化、科学化开发利用,白刺产业走向了高端市场,惠及了更多人群,农牧民群众也变成了直接受益者。
数据显示,从2000年起,农牧民增加收入14.45亿元,使10万户28.9万农牧民通过采摘浆果脱贫,1600多人安置就业;推动了青海8万公顷天然生态经济林保护与人工林建设工程,成为推动青海“生态立省”和特色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示范工程。
将生态林转化为生态经济林是索有瑞的长期目标。
索有瑞说:“生物产业的兴起让家乡那些不起眼的小浆果成为宝贵资源,相信只要借助科学的利器,青海的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也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随着生态经济林的恢复重建与规模化种植,必将让荒漠变绿洲、荒山变青山,成为产业升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以青海东部沙棘、树莓、茶藨子和柴达木白刺、枸杞和黑果枸杞为研究重点,经过20年的努力,如今青海生态经济林浆果产业如火如荼,支撑起了青海康普股份、青海清华博众、青海诺蓝杞、青海康健生物、青海圣烽科技、青海可可西里药业、格尔木源鑫堂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浆果资源研究与开发新模式。
20年花开花落,20载风雪交替,耳鬓间悄然生出的白发记录着索有瑞在科研道路上的恒心与毅力,已经有些花了的双眼见证着他的梦想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