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青海 建设青海 奉献青海:这里的“大雁”从不南飞

26.02.2018  23:42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这是小学语文课本《秋天到了》中对大雁生活习性的生动描写,也是很多人在秋季的天空中辨识大雁的关键方法。不过,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昝扎村,生活着一群从不南飞的大雁,它们是互助县云中雁生态种养殖民间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大雁,其主人是一位胸怀梦想的90后——熊生昌。

毕业于烟台汽车工程学院的他,按照父母的计划本该朝着汽车工程师的方向深造,然而在就读过程中,一次在山东旅游的经历,让他从此心系大雁,最终创办了现在的事业。那时,身在大城市的他,心中始终梦想着与家乡的乡亲们一起致富,而家乡东沟乡昝扎村地处偏远、经济落后,该发展什么样的项目才合适呢?

经过考察他发现,大雁是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养殖户较少,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青海的天然区位优势适合大雁养殖,青海湖鸟岛举世闻名,这些都是适合发展大雁养殖业和动物观光旅游的优势条件。“小时候到鸟岛看大雁,就非常喜欢这种鸟,现在养了大雁,更发现它种种的好,让我想把这个事业做下去。”熊生昌说。

虽然理想很美好,但实现的过程总有各种困难。为了跨界成功,熊生昌先到安徽、山东等我国大雁养殖较成熟的地方考察,虚心学习大雁饲养及繁育技术,并聘请行业内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指导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公司组建了一支由袁继行、朱立、高得春、赵文娟、鲁生财为骨干的管理队伍,获取了斑头雁变温孵化技术专利,并与青海可可西里俱乐部建立了餐饮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由于合作社坚持以无农药饲料喂养大雁,雁肉和雁蛋的品质得到顾客的广泛认可,大雁养殖的事业日渐成熟。

此时,熊生昌也开始实施他的另一个计划——发展动物观赏旅游,将大雁驯养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让东沟乡昝扎村走出“深闺”,引来八方客。合作社紧邻昝扎水库,景色宜人,熊生昌认为这适合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他说:“我设想在这里建设一个鸟类生态园,为来客提供行、食、玩、住、购、赏的一体化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在周边的溪水森林间“行”,在农家乐中“食”,在水边草地上与牛羊和鸟儿们“玩”,在农家院里“住”,在农家作坊中“购”,在蓝天碧水天地间“赏”。

另外,合作社还探索养殖鸵鸟、孔雀、野鸡等鸟类品种,丰富观光旅游的内容。并且将这里作为青少年认识、观察鸟类的实践基地,增加对大自然的了解。同时,他还发现摄影爱好者非常欣赏这里的风光,或可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

种种这些,都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若能实现必然可以带动地方致富。但资金、设备和人力的严重缺乏仍然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障碍。对此熊生昌说:“我一直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想用这个事业和乡亲们一起过上长久富裕的生活,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和支持,让梦想成真”。

新的一年,一个坚持梦想的青年,和一群从不南飞的大雁,依然坚定地走在实现富裕的路上,他们期待更多被了解和更多的支持,让这份事业起飞。(赵睿)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