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不完的青海情——第十四批“博士服务团”格尔木地区省情考察纪实

12.11.2014  13:12
核心提示:  博士团成员在察尔汗盐湖生产车间考察 刘天远摄   (本网记者 刘志强 刘天远 摄影 报道)10月的青藏高原,是画家笔下无尽的油彩,是摄影家镜头里追逐的焦点。行走在青藏线上,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m

  博士团成员在察尔汗盐湖生产车间考察 刘天远摄

   (本网记者 刘志强 刘天远 摄影 报道)10月的青藏高原,是画家笔下无尽的油彩,是摄影家镜头里追逐的焦点。行走在青藏线上,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枝头金黄的树叶在瑟瑟秋风中扭动着腰肢,犹如美丽的藏族姑娘在翩翩起舞;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山峦峰岭交错,犹如康巴汉子那结实的脊梁。

  10月12日,一支由7名年轻人组成的团队沿着青藏线一路西行,在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尔木地区考察省情。他们就是由中组部、团中央选派在我省挂职的第十四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短短的5天时间里,博士团成员穿戈壁、越草原,下车间、访学校、进军营,考察格尔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感受西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想一路,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问诊把脉”、出谋划策;他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聆听革命先辈们的感人事迹,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他们慰问优秀青工、武警消防战士,与机关干部、企业工人、在校学生、部队战士座谈交流,谈人生、谈理想,共话“中国梦”、再塑价值观,进一步拉近了与青海各族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

  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

  在我省挂职服务的7名第十四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到今年11月底就将结束为期一年的挂职服务,为了充分发挥他们思想活跃、眼界开阔、熟悉国家政策法规、专业技术强的优势,同时也为进一步激励他们增长才干,通过深入了解我省省情激发他们爱国、爱人民的情怀,省人才办、团省委组织第十四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开展了这次赴格尔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考察活动。

  说起在青海的工作生活经历,博士们无不感慨万千。

  “去年10份,在第十四批‘博士服务团’培训动员会上,听到上一批博士们说‘一次某地行、一生某地情’,当时并不理解,心里想,仅仅一年时间能干啥、又能留下多深的印象?但在青海工作生活的近一年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青海的干部群众教会了我很多很多,青海的山、青海的水、青海的人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印象,现在我真正理解了‘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的内涵!”博士团成员、中国光大银行青岛分行山东路支行副行长、挂职青海省金融办主任助理乔方亮动情地说。

  “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可以说是博士团成员的一致共识。

  “任职以来,在生活及工作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公司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与公司主要领导长期共事,看他们决策和处理各方面事务受益颇多。别的不说,就他们办事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勤俭节约的传统就够我学一辈子。盐湖工业公司从上到下都很注重厉行节约,文件材料必须双面打印,数据必须反复核实,不得有半点差错;较大的餐巾纸裁成两小块使用,不得浪费。这也许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从这些小事上使我看到了盐湖公司更辉煌的明天。近一年的亲身体感使我学到了更多知识,可以说盐湖公司是我实践的老师。就要离开了,真有点舍不得!”博士团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副研究员、挂职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的乌志明说起在青海工作生活的经历,眼睛湿润了。

  博士们在青海工作生活期间,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及服务单位的关心帮助,为他们发挥才干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广阔舞台。博士们更是不负众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和团队的优势,为促进青海重点行业和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博士团成员在青海西豫有色金属公司考察 刘天远摄

  “我们是来向你们学习的学生”

  10月的格尔木被满是黄叶的树木包围着,到处一片金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从1954年慕生忠将军站在戈壁滩上一挥手说“这就是格尔木”并扎下几顶帐篷起家,经历60年的发展,如今的格尔木已是绿树成荫、高楼林立,成为了青藏高原上的一颗璀灿明珠。近年来,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和青藏铁路的建设,格尔木地区的各项事业更是蒸蒸日上。

  10月13日上午,在格尔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第十四批“博士服务团”赴格尔木考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座谈会上,在听取了格尔木市副市长唐瑞蓉关于格尔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后,再加上亲眼所见和切身感受,博士们对这座戈壁新城赞叹不已。

  10月13日、14日,博士们先后到格尔木消防支队、格尔木职业技术学校、格尔木市人民医院、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西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进行了考察调研,并慰问了部分优秀武警消防战士、企业青工。在考察调研过程中,被考察单位的同志们都习惯地尊称博士们为领导,对此博士们都感到有点不好意思,他们说:“我们是来向你们学习的学生,我们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更多地了解省情,更多地学习你们的实际工作经验,我们才能积累经验、才能增长才干。”

  瑟瑟的秋风撩拨着一望无际的盐湖,湖面上波光粼粼,采盐船紧张地工作着。10月14日上午,博士团一行来到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考察调研。在这里,博士们认真听取了察尔汗盐湖资源概况,实地参观了盐湖博物馆、钾肥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了自主研发、科技创新、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当了解到从人工采运到沟槽采运再到水采水运,从人工拉耙到半机械化再到全自动化,经历近60年的艰苦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今天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博士们为盐湖人的创业精神叹服。他们无不动容地说:“一代又一代盐湖人艰苦创业,建设了中国西部的工业基础,他们是西部的骄傲,是青藏高原精神的体现者,这种精神感动和激励着我们,我们要将这种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10月14日下午,博士团一行考察了以生产粗铅、硫酸为主,位于格尔木市昆仑经济开发区冶金小区内的青海西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考察中,博士团成员深入厂房车间、深入生产一线,与干部、工人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和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了解到西豫公司的生产完全符合国家要求的节能减排、绿色循环经济的高新产业技术要求后,博士团成员、中国环境科学院高级工程师、挂职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副院长的龚斌说:“西部地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以及发展循环节能经济的决心丝毫不必内陆省份差,标准和要求甚至更高、更严。挂职服务结束之前我要争取多去几个大型工厂、企业搞搞调研,把青海关注环保、推进环境保护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好好总结一下,形成典型材料,及时在行业内推广,切实用自身行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博士团成员与企业青工座谈交流 刘天远摄

  考察途中的紧急出诊

  10月13日,在格尔木考察调研途中,博士团成员、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病专家、青海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挂职)王健应邀为格尔木市人民医院的一位患者成功地做了一次心脏手术。

  这天上午11时许,刚刚参加完格尔木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座谈会、乘车前往格尔木市武警消防支队看望慰问一线消防官兵的王健接到了格尔木市人民医院内三科主任裴志伟打来的电话,请求他到医院来主持一个心脏手术。

  原来,格尔木市人民医院内三科在当日早些时候收住了一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该患者每分钟心率达到了210多次,急需做“射平消融手术”治疗,但该医院目前还没有能做此手术的专家。情急之中,曾在北京安贞医院进修过的裴志伟想到了进修时的老师王健,四处打问后得知王健这天就在格尔木考察调研,这让他惊喜万分。于是,他立即找到王健的电话与他取得联系,请求他来主持手术。

  接到电话,王健简单询问了患者的病情,当即答应主持手术。

  下午14时30分,博士团成员按计划到格尔木市职业技术学校考察调研,途中裴志伟打来电话,告诉王健手术定于16时进行。于是,王健立即赶往了格尔木市人民医院。

  当天下午,格尔木市的最高气温达到了22摄氏度,经过换装、消毒、检查仪器设备、查看病历等一系列术前准备工作之后,王健的额头上已渗出了汗水。

  16时20分,患者上了手术台,格尔木市人民医院内三科及手术室的医护人员紧张有序地为其做了术前准备工作。

  16时30分许,手术正式开始,在其他医护人员的配合下,在无影灯光的照射下,王健沉稳熟练地主持进行手术。为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王健的手底下一边认真操作,一边用温和的话语与患者交谈沟通……

  2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王健是心血管病方面的专家,在省人民医院挂职期间,他凭借高超的医术医治了大量心血管病患者,在我省各大医院及患者中挂了头牌。鉴于此,就在他赴格尔木考察的前一天,省城有两家医院已向他发出邀请,请他10月14日到这两家医院去主持手术。因此,他将乘坐13日晚10点20分的火车提前返回西宁。

  当晚,“博士服务团”成员准备了饭菜,一来为给王健送行,二来犒劳一下他下午在手术台前辛苦的两个多小时,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的踪影,打电话一问才知道,做完手术后他又跟格尔木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起会诊去了。会完诊已过了9点,他只好向大家说声对不起,匆匆扒拉了几口饭就直奔火车站。

  本来大家说好还要在格尔木留下一张博士团成员的合影照,结果这张合影照上少了一个人——王健。

  后记

  “不论今后来或者不来青海,我们都会记住青海,因为这里有我们一生的青海情!”这是结束省情考察后博士们留在格尔木的一句话。

  短短几天的省情考察活动结束了,博士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带着对西部发展的思索、带着西部人民满怀的热情踏上了回程。不久,他们就将返回原工作单位继续他们的事业。也许,他们其中个别人今后可能没机会再来青海,但他们永远也忘不了在青海的300多个日日夜夜,忘不了在青海这片热土上留下的串串足迹;也许,他们其中个别人还会再次踏上高原这块圣地,因为这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里留下了他太多的思念,这份青海情还等着他来延续。

博士团成员在昆仑山国家级自然地质博物馆考察 刘天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