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拉开新一轮防沙治沙大幕
青海新闻网讯 建立保护区,封沙育林育草是我省目前治理沙化草地的主要措施。根据沙珠玉治沙站的实践表明,封育2年后,天然植被的覆盖度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流沙得到有效控制。封育区内有些一时难以恢复天然植被的流沙地段则采用补植造林、种草,以加快流沙的固定。实践证明,封沙育草育林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防治技术措施,在我省各沙区均采用这种办法防沙治沙,尤其是地处三江源区的沙漠化土地,高寒干旱,造林种草极为艰难,封沙育林育草是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的最佳技术手段。
一
6月初,记者从德令哈市出发,经尕海湖、旺尕秀山,穿过满眼皆是巴滩和盐碱地的戈壁滩,沿着德都公路跑了100公里之后,便驶入了素有“青海月牙泉”之称的金子海。
金子海,蒙古语名字:阿力腾布拉格,意为金泉汇成的湖,是乌兰县目前唯一存在的一处湿地,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金子海却被数万亩黄沙簇拥和包围着;站在湖边远眺:湖的西边与北边全是连绵起伏的沙梁,东边也是黄沙相连,但湖岸边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南边则是10多万亩的沼泽,然后形成了由柴达木盆地发源最长的素棱格勒河,一直自东向西流向盆地最低处的北霍布逊湖。
全省8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之一的金子海封禁区就在这里。保护区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设置围栏、固沙压沙、人工自然修复及道路、管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天然植物创造休养生息、滋生繁衍的条件。
青海是我国主要沙漠化省区之一,沙化土地分布在6个民族自治州的18个县(市、行委),西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茫崖行委,东至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县,形成了柴达木盆地沙区、共和盆地沙区、青海湖环湖沙区和三江源沙区,沙化土地面积1250.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4%;并且沙化土地大多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三江源地区荒漠化沙地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整个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差,生态脆弱,荒漠化土地易沙化、难治理。
为加快全省防沙治沙进程,我省编制了《青海省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规划在10年内通过采取人工造林、封禁保护、封山(沙)育林(草)和工程固沙等措施,完成防沙治沙80万公顷,由此我省拉开了新一轮防沙治沙的大幕。
二
我省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东岸和三江源地区,地域差异很大,正是这个原因,我省大部分地区采取了宜造则造、宜封则封,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措施来恢复和保护植被。对三江源沙区,实施以休牧还草为主的封育措施,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促进沙化土地植被的自然恢复。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人为活动较少的乌图美仁、大柴旦、沙区划定封禁保护区,进行封禁保护;对盆地中部和西部的沙漠绿洲周围,在保护好现有植被和绿洲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人工造林规模,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和林网,建成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对共和盆地沙区,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采用生态移民、禁牧、全面封育等措施,并在条件较好的地段实施人工造林,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体系。青海湖沙区则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治理措施,加大治沙力度。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青海省防沙治沙事业多策并举,大工程带动防沙治沙成效显著,正在实现着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的突破。通过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和三江源生态保护等国家项目的实施,我省沙区的沙化土地格局发生了新变化。据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全省沙化土地面积由1255.8万公顷减少到1250.4万公顷,5年减少5.4万公顷,年均减少1.1万公顷。2014年全省投资8707万元,完成防沙治沙面积91.59万亩。柴达木盆地、三江源区、共和盆地沙区的沙化土地发生逆转,其中黄河源头沙化土地减少量最大,为4.1万公顷,环青海湖沙区及周边地区的沙化程度也在减轻。
2013年4月海晏县被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至此,我省先后在都兰、贵南、共和、格尔木和海晏建立了全国防沙治沙县级综合示范区,5个示范区处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沙区,沙化面积大,林草植被稀少,风沙危害严重,生态区位及其重要,仅2014年在这5个县市实施1.33万亩规模的沙区造林项目。海晏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地点位于青海湖东北岸的克土沙区,建设总面积1400公顷,建设主要内容是工程固沙造林,“十二五”以来,该县每年投资100万元,防沙治沙178公顷。今年6月记者途经海晏县克土沙区时,林业人员在这里实施的一项历时40天的春季沙地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完工一个多月,沙地里的植物开始返青,片片沙地又披上了绿色的外衣。
海北州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海湖东北岸的海晏县和刚察县,沙化土地面积87038.8公顷,这里的风沙危害异常严重,“十二五”以来该州已治理沙化土地19843.4公顷。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从2009年开始实施,截至目前,海晏县已经治理沙漠化土地7440公顷,刚察县完成沙漠化土地治理10893公顷。
三
柴达木盆地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也是我省沙化面积最多、治理难度最大、保护任务最艰巨的地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4242.5万亩,占全省沙漠总面积的75.6%。“十二五”以来,海西州依托自然保护区建设,先后建立了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格尔木胡杨林、可鲁克——托素湖、诺木洪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乌兰县哈里哈图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675万亩,并通过人工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草)、工程固沙、公益林营造,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34.1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4.5万亩,封沙育林79.69万亩,落实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1834.03万亩,累计完成投资达10个亿。2013年开始投资5000万元,将格尔木市乌图美仁、大柴旦行委、都兰县夏日哈、乌兰县金子海、茫崖行委5个沙化地列入国家重点封禁保护区,封禁保护面积达618.7万亩。
青藏铁路、315国道德令哈段地处流动沙地前沿,以风蚀、风积、风沙流、沙尘暴等形式的荒漠化危害严重,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极大的阻碍了铁路、公路的运输安全。这几年海西州林业局以防风固沙、绿化、美化交通沿线为核心,在青藏铁路厚日—连湖段119公里的铁路两侧人工植树造林4310.9亩,设置网围栏230公里,建设护林房16座1226平方米;在315国道尕海—乌兰干沟段道两侧采用滴灌技术营造防护林带53公里,2750亩,315国道尕海—柴凯段两侧建设灌木防风林带3600亩。
省林业厅造林处副处长白永军告诉记者,去年开始,我省在格尔木、大柴旦、都兰、乌兰、茫崖、贵南、共和、海晏等8个县、市、行委启动国家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工程,封禁保护总面积894.3万亩,总投资1.6亿元。其中格尔木市乌图美仁、大柴旦、共和县塔拉滩和海晏县封禁保护区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完成,封禁保护总面积达到699.7万亩,今年将在其他4个地区实施这一工程,封禁保护总面积为107.85万亩。日前各试点县正由春季造林转入封山育林、灌木造林的关键时期,固沙压沙工程已完成0.39万亩,固定界碑、警示标牌、宣传牌和水泥立柱等制作正在进行,将于7月中旬完成整个工程建设任务。
防沙治沙仍任重道远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21年前联合国通过这样一个决议,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恐怕是最为严重的灾难,荒漠化意味着我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
今天我们仍然要说,全球荒漠化问题不但没有缓和,反而更加严重了。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在我国,土地沙化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根据我省最近的一次荒漠化土地监测,在最近五年内虽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局部地区还在进一步扩大,荒漠化治理和防沙治沙形势依然严峻。
基于荒漠化和防沙治沙任重道远这样的大背景,我们不仅要记住这个日子,更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思考和探索防沙治沙的路子。
我们防沙治沙的路子首先应该是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促进沙化土地植被的自然恢复。制定合理的计划,对于那些土壤尚存,或者生态退化没有达到退化极限的地方,自然恢复是最明智的做法。这些年我们在防沙治沙实践中忽视了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在那些治理难度大、成效不显著的地区,最好的办法是“人退”,减少人为压力,让自然去修复。生态学家说,即使在那些古老的沙漠地区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因为那些戈壁和古沙漠上有一层天然“面膜”,只要我们不去碰它,就可以保护土壤不被风吹走。
沙地草地原本就是长草的,只是人们放养了过量的牲畜压制了草的生长。我省这几年在全面保护现有林草植被的基础上,控制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沙漠化和草地退化,建立了乌图美仁、大柴旦、塔拉滩、木格滩、夏日哈、金子海、茫崖、海晏8处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这就是以“自然力为主,人力为辅”的最好生态修复方式,一旦草原恢复“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象后,植物强大的根系就会把沙尘类物质严严实实地固定在源头上,不仅把人的破坏力变为了保护力,而且节省了不必要的生态治理资金。
我省完成250平方公里小流域和坡耕地治理
截至2015年5月底,我省全面完成小流域和坡耕地综合治理建设任务,完成治理面积250平方公里。今年水土保持小流域和坡耕地综合治理建设任务17个总项目,总投资超亿元。其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涉及14个项目、坡耕地综合治理包含3个项目。
共和县防沙治沙投入达3963.8万元
共和县沙化土地面积达421.65万亩,主要分布在沙珠玉、铁盖、塘格木、龙羊峡及切吉等乡镇和塔拉滩。这几年该县在国家没有安排防沙治沙专项资金的情况下,为有效治理沙化土地,结合国家各项生态建设工程,治理沙化土地,四年间完成各项生态建设任务125.81万亩,完成投资3963.8万元,其中三江源生态建设工程12万亩,完成投资840万元;三北工程13.56万亩,完成投资1867.8万元;封禁保护100万亩(其中固沙压沙1635亩,人工促进自然修复3000亩),完成投资1061万元。
西宁南北山三期绿化完成89.5%灌溉造林
西宁南北山三期绿化工程自今年4月上旬启动实施以来,截至目前,各区县共累计完成灌溉造林2.81万亩,占年度灌溉造林任务的89.5%,封山育林工作正在实施。
据了解,今年西宁南北山三期绿化工程计划完成造林面积4.48万亩,其中灌溉造林3.14万亩、封山育林1.34万亩。
我省林业示范项目总投资4499.62万元
我省自去年开始实施的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项目总投资4499.62万元,涉及湟源、湟中等4个县,建设规模16.0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6.29万亩,封山育林9.8万亩。到今年6月,已完成人工造林4.04万亩;封山育林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预计于9月中旬全面完成。
这一项目既是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的拓展和延伸,项目以改善生态、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小流域治理为单位,以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为主大力开展营造林,着力改善生态状况,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