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掐丝唐卡艺人:以艺术为媒 做细致工匠

30.04.2016  18:32

  中新社西宁4月30日电 题:青海掐丝唐卡艺人:以艺术为媒做细致工匠

  中新社记者张添福

  手握镊子,或用铝箔丝,勾勒四臂观音的精致轮廓,或为成型的释迦牟尼像填上釉料……“五一”前夕,地处青海省会西宁闹市区的一间工作室里,几位掐丝艺人,埋头摆弄自己的活计。

  工作室主人、青海省民间工艺大师李联霞出生的青海省湟中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坐落在县城的一处“莲花坳”里。

  依托蜚声海内外的塔尔寺壁画、堆绣、酥油花“艺术三绝”,当地民族民间艺术门类繁多,创作气氛浓厚。

  相比传统技艺传承的师带徒,李联霞显得很“民间”。对于掐丝唐卡,学业结束后,李联霞只经过个把月的培训,而后全靠自己琢磨。掐丝,一种传统金工工艺,常用于珐琅器加工;而流传千年的唐卡,是为颜料手绘的卷轴画。用掐丝做唐卡,在十几年前,还属新鲜事。

  掐丝唐卡的基本步骤类同于手绘唐卡。首先也要打磨板材(或用铝板、铜板、钛金板),画草图,用铝(金、银)箔掐丝,上釉色,再定型。

  “手绘唐卡是修行,用掐丝做唐卡,体现的也是作者的德行。”李联霞说。

  “这是对手绘唐卡的有益补充,也符合佛理佛法,符合唐卡的绘制要求,且色彩艳丽,更具立体感,也能长时间保存。”李联霞介绍。

  2008年奥运会期间,青海文化部门推荐李联霞参展“中国故事”主题展;自此,各地工艺品展和文博会,她自然不忘展示一把看家本领;之后连续参加“中韩缘”文化节,携“大美青海走进菲律宾”,在日本东京展示唐卡艺术,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现场表演。

  她说,在文化繁盛的当下,来自乡间的艺术,也登上了大雅之堂。

  “一次我在日本用掐丝做坛城,他们好奇得不得了,站着不走,说想不到中国人也能做得如此细致,还不断询问是如何做到的,得花多长时间。”李联霞说。

  连续两年,在文化部门支持下,李联霞和其他技师一起,在位于非洲西部的贝宁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了为期一月有余的培训,“我把掐丝技艺教给他们,他们做一些当地题材的艺术品,拿到手工民族村里,能卖个好价钱。

  李联霞表示,在贝宁、尼日利亚、马耳他这种短期培训,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彰显。民族和国家的交往,艺术可为媒,因为艺术是相通的,可以互鉴、共融,艺术交流可以促进彼此了解,就像“手工体验活的交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足矣。

  “见得多了,反倒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有了重新认识。”李联霞说,携传统艺术在国际参展,竟一直没有骄傲感,有了对比,反倒觉得很紧迫,现在亟需的就是工匠精神,“我们要继续做下去,要考虑如何做细致。

  “艺术创新不能停下来,毕竟现在还没达到最高境界,其实也没有最高境界。”李联霞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