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发地:构建青货出青新渠道

20.04.2023  08:15

商户们交流探讨如何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这些天,来自海东市河湟新区的一则好消息传遍了青海。经过两年筹备建设,4月12日,北京(青海)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业运营,填补我省东部重要农业生产区没有大型农副产品集散地的空白,构建“青货出青”新渠道。

  打造多功能现代化批发市场

  位于湟水北岸的青海新发地人来人往,批发车、采购车络绎不绝,随处可见工人装货卸货忙碌的身影。市场占地73.3公顷,共有18座交易区、721个交易摊位、1座冷冻仓库,可容纳各类企业及商户1万余家,每天交易车辆1万余辆,创造就业岗位1万多个,带动就业达5万余人,预计年交易量达到130万吨,交易额近110亿元。目前,已入驻商户1000余家。

  青海新发地负责人介绍,市场以青海本地农副产品、青海牛羊肉批发为龙头,主要经营蔬菜、水果、水产、海鲜、冻品、副食调料等农副产品,依托海东,面向西宁,辐射青海、四川北部及西藏、新疆等地区,打造海东市规模最大的多功能现代化批发市场。

  市场开业运行,对于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对于市场的商户们来说,这是新产业的起点,青海新发地能够以较低的物流流通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正是吸引他们进驻的重要原因。

  来自河南的商户贾勇在市场内租了一间近180平方米的商铺,主要批发姜、蒜。他说,之所以把目光“定位”到海东,是因为青海新发地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区位互补优势,无论是输出还是输入都能兼顾。更关键的一点是,市场内有2万吨的冷冻仓储库及其附属配套设施,让他对未来的生意充满信心。

  优化“从产地到餐桌”的供应链条

  不仅如此,青海新发地还严把农产品质量关,护航舌尖上的安全。4月18日,西海全媒体记者在市场检测中心看到,工作人员忙着开展农药残留快速抽样检测工作,通过对市场内农业经营主体的蔬菜、瓜果抽样检测,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被端上餐桌。

  与此同时,青海新发地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构建新型农副产品供应链,实现农副产品全程可追溯,保证所有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合格有效,提高货物流通效率。一块大屏幕上实时显示每日的进场量、农产品检测是否合格、种植物的产地等信息,青海新发地负责人一再强调,青海新发地的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都由北京新发地市场、郑州万邦物流中心、西安雨润市场、西安欣桥市场等市场供应,农副产品渠道清晰可溯源。

  从供需两端发力,优化农副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供应链条,提振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信心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市场经济发展活力。依托河湟新区“桥头堡”作用,青海新发地以更低的进场成本、更便利的交通条件,更好地服务经销商,为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区提供更加质优价廉的果蔬产品,促进跨区经贸和青海省农、副、畜、种植产业发展,衔接产需、满足消费、吸引投资、拉动需求,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构建“大物流大配送”产业聚集区

  “青海新发地将为打通农副产品上下游通道提供全方位服务,借助市场增进产地与销地的对接,引进更多北京新发地及其他分市场供应商、采购商及货源,帮助市场内的商家找到上游的对接商。”青海新发地负责人说,青海新发地运用“互联网+采购端+供应端+田间地头的种植端”模式,打通上下游信息通道,让种植户、供应商、采购商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在不同场景快速下单,助推青海名特优农副产品走向世界。

  未来,青海新发地将利用产品供应体系和流通渠道优势,构建以“大物流大配送”为核心的服务业产业聚集区,通过全国种植联盟,在青海、西藏等地打造种植养殖基地,培育高原夏菜,促进产品优选优种和高效高质回收,增加产品附加值,助农创收。拓宽销售渠道,完善流通体系,促进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有效对接,帮助优质牦牛肉、藏羊肉、高原土特产、高原夏菜等扩市场、强输出、提效益,让海东成为青藏高原优质农产品的“集结地”,成为全国各地农产品进入青藏高原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