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释放青海旅游红利——我省今年旺季旅游市场扫描之六
青海新闻网讯 对于游客来说,最好的事情莫过于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与最美的风景相遇。
七月,当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启“高温烧烤”模式时,无数以避暑纳凉为名的境内外游客来到青海,又被这里的一处处美景所震撼,发出了一声声惊呼。
有人说,青海湖,蓝的任性。
有人说,门源的油菜花,美得让人窒息。
也有人说,察尔汗盐湖有不可思议的纯净。
……
当青海最美的风景,在游客微博、微信“朋友圈”美图疯转时,今年的青海旅游迎来异常火爆的行情。7月以来,全省单日接待游客量屡屡刷新创新高,主要景区单日游客量破万人次天数增多。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新常态下,纷至沓来的游客,不仅聚合起青海浩荡客流,更带动起相关产业消费同步增长,成为今年以来全省经济稳中求进的一大亮点。
青海有大美而不言,是什么吸引着游客蜂拥而至?
这是问题,也是答案。
青海之美,就是美在生态与文化的珠联璧合,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远内陆,遥远、荒凉、神秘曾一度是人们对青海的普遍印象。
然而,大自然是公平的,因受到现代化潮流冲击、浸染的程度较低,在青海这片遥远的地方,却有太多令人向往的原生态景色。
随着青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的日新月异,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变得简单。
于是,厌倦了都市喧嚣的人们,踏上青海这片生态净土,分享着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喜悦。
在中国最美湖泊——青海湖,7月以来游客量已是直逼百万人次,同比增长保持在20%以上的高位。很多游客表示,徜徉在青海湖畔,拿起相机随意一帧都是一张无需修饰的明信片,如诗如画。
在中国最美花海——门源,7月上半月的游客总量达十多万人次,很多游客都用“美哭”二字来形容花海之美。
在中国的天空之镜—茶卡盐湖,7月以来接待游客同比增长高达130%以上,实现旅游收入突破五百万元,同比增长高达600%以上。
……
青海在为中国坚守大自然“生态红线”的岁月中,牺牲付出了许多,而大自然也慷慨地在回馈青海人民。
“青海有多美,我们去看看”,红火的今夏,很多踏行青海的游客所选择的旅游线路几乎无不以生态景观线路为主,最美青海湖,最美油菜花海,最美三江源,最美祁连草原,最美黄河谷地……世界那么大,青海占据的最美资源怎么不叫人心驰神往。
青海生态建设让美丽青海绽放出更加夺目的魅力,全省上下多年以来持之以恒追求“绿色GDP”,走出了一条将生态资源持续不断转化为发展红利的特色之路。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
这是全省上下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换来的共识。实践中,生态保护正在浸融于美丽青海的血液中。
三江源是美丽青海的主体和标志。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省委省政府取消了对三江源地区的GDP考核、扎实推进生态移民和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因为持之以恒的生态建设,三江源头芳草萋萋、江河奔涌,祁连山下松柏如云、碧水长流,青海湖上烟波浩渺、百鸟竞翔,湟水谷地山清水秀、五谷丰登……把这一幅幅壮美的画卷组合在一起,诗一般的“美丽青海”便呈现在了世人眼前。
青海因青海湖而得名。多年来,我省大力实施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在禁垦禁牧、治理污染中,水质越来越好,湟鱼洄游,见证青海的守护力,诉说着青海湖流域生态不断向好。
夏都西宁是青海的形象窗口。几十年的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让“青海好,青海好,青海山上不长草”的民谣变成了过去,极大提升了夏都形象。
格尔木人克服自然条件的艰苦,硬是把“种一棵树比养一个孩子都难”的荒漠变成了绿洲。
可鲁克湖在投资2亿元多的综合治理后,为上百中珍稀动植物和各种鱼类撑起了“保护伞”。
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于青海,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上升为全省上下的自发行动,并实现了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风景式展示。
如今,青海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正在通过旅游向海内外传递,绿色青海的生态红利也已开始显现。
我们看到,青海蓝、高原绿、江源美,已经成为青海重要的生态旅游产品。生态美,已发展成为青海旅游最大的资本、最大的品牌、最火的能源。
今夏为此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