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 系全世界第一条清洁能源外送特高压通道

08.11.2018  08:50
出席领导为工程开工奠基。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朵海平 摄影报道) 11月7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青海—河南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召开。会议在青海海南设主会场,在河南驻马店设分会场。据记者从青海海南主会场现场了解到,青海—河南工程线路全长1587公里,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等4省,计划2020年建成投运。该工程完全靠清洁能源自身互补能力独立供电,将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清洁能源外送特高压通道。

11月7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召开。

  青海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可再生能源基地,太阳能、风能、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青海省积极引导电源合理布局,有序推进省内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截至2017年底,青海发电总装机容量2543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2144万千瓦,占全省装机总容量的84.3%。其中,水电1191万千瓦,太阳能发电791万千瓦,风电162万千瓦,水电和太阳能发电已经成为青海第一、第二大电源。目前,青海太阳能发电、风电、水电已经具备了多能互补优化运行的能力,2017年以来,国家电网先后在青海实现了连续7天和9天100%依靠可再生能源供电,在探索符合国情的能源转型道路上迈出重要步伐。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止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等4省,线路全长1587公里,新建海南、驻马店2座换流站,输电电压等级为±800千伏,输送容量800万千瓦,总投资约226亿元,于2018年10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计划2020年建成投运。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能源产业基地重要指示精神的工作举措,青海—河南工程完全靠清洁能源自身互补能力独立供电,将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是我国发展运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一次重大创新,将进一步提升特高压输电的安全可靠性和标准化水平,打造新时代特高压建设的样板工程。

  青海—河南工程将汇集青海当地可再生能源以及周边甘肃等省区的富余电力,有力促进当地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与联合外送消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促进西北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发与外送。该工程将青海能源基地电力直送华中负荷中心,可满足华中经济发展及负荷增长需求,有效缓解华中地区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并且工程与华中已有特高压工程配合,可充分发挥特高压电网大容量、远距离、网络功能优势,有力支撑华中特高压交直流主网架构建,优化当地电源结构,到网电价具备竞争力。

  目前,河南燃煤电厂分布密集,当地电源以煤电装机为主,截至2017年底,河南发电总装机容量7993万千瓦,其中煤电装机占比达到79.5%。在青海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特高压工程,通过青海—河南工程外送,可以有效推动河南及华中地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年输送电量40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受端原煤1800万吨,减排烟尘1.4万吨、二氧化硫9万吨、氮氧化物9.4万吨、二氧化碳2960万吨,将有效促进大气污染防治。

  近期,为深入推进能源转型、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国家电网提出的“五交五直”特高压工程被纳入电网发展规划。青海—河南工程是“五交五直”首个开工项目。青海—河南工程投资达226亿元,配套电源超过2300万千瓦,将增加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约148亿元,有力支撑青海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开发,直接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超过2000亿元,可增加就业岗位7000多个。

  青海—河南工程是新时代我国设计建设的首个特高压工程,是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是落实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西部大开发与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工程对于促进西北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发,提高当地电力外送能力,满足华中地区用电需求,拉动内需和经济增长,带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核准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电网公司以及河南、陕西、甘肃等沿线兄弟省份支持下,省发改委会同省电力公司着力加快推进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前期工作,尽早完成了项目核准全部资料,近日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该项目动态总投资231.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