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田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直接创效超千万
09.09.2014 09:59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5个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成立两年来,提出小改小革、技术革新项目84项,其中11项获得国家专利,直接创效超过千万元。”这是记者近日从青海油田公司工会获悉的。
自2012年以来,青海油田公司工会经过层层选拔考核,分别在格尔木炼油厂、机械厂、井下作业公司、天然气开发公司、采油二厂成立了以员工杨永磊、杨华、吴正银、许正祥、何湘个人名字命名的5个“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在这些技术创新工作室的带领下,一批热心技术钻研的职工纷纷加入,结合岗位实际,设法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在技术创新工作中聚集了一批能工巧匠。
“杨永磊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格尔木炼油厂职工参与创新创效的阵地和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并产生了明显的‘头羊效应’,激发了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格炼党委书记淡明昌如是说。杨永磊是该厂设备保障部高级技师,先后参与过年产30万吨甲醇废热锅炉维修改造方案编制,解决了年产10万吨甲醇E103换热器长期带病运行等重大问题,获国家专利2项;2013年,“杨永磊创新工作室”提出实施13项技术革新项目,精心编制的国IV建设项目“炼化装置焊接程序过程控制方案”,使产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的焊接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这些技术市场上买不到,却是生产建设中真正需要的!”这是人们对“杨华技术创新工作室”的评价。机械厂“杨华技术创新工作室”有8名基层员工,成立2年来,针对生产实际完成成果25项。2013年9月,针对厂区6台耗能大的S7-6300KVA动力变压器进行改造,仅此一项改造每年就可节约电费10万余元。(张三民)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09.09.2014 09:59
故
事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